香茶菜

香茶菜,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香茶菜Rabdosiaamethystoides(Benth.)Hara的地上部分。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散瘀,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淋证,水肿,咽喉肿痛,关节痹痛,闭经,乳痈,痔疮,发背,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别名 土黄连,山羊面,血风草,熊胆草,溪沟草,台湾延胡索,山熊胆,黄汁草,香茶菜
药味
药性
归经 胆经,大肠经,肝经
分类 清热药
产地 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
功能 清热利湿,活血散瘀,解毒消肿。
主治 湿热黄疸,淋证,水肿,咽喉肿痛,关节痹痛,闭经,乳痈,痔疮,发背,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香茶菜
  • 香茶菜
  • 香茶菜
香茶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茶菜

拼音注音
Xiānɡ Chá Cài
别名

蛇总管[广西]、蛇通管、小叶蛇总管、母猪花头、铁棱角[浙江]、铁角棱、棱角三七、铁钉角、铁秤锤、铁生姜、盘龙七[云南]

来源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toides (Benth.)Hara,以全草入药。秋季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或秋后挖根,鲜用或晒干。

性味

辛、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毒蛇咬伤,跌打肿痛,筋骨酸痛,疮疡。

用法用量

0.5~1两,水煎服或水煎冲黄酒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香茶菜

拼音注音
Xiānɡ Chá Cài
别名

倒根野苏(《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山苏子、野苏子(《吉林中草药》),回菜花(《中国经济植物志》)。

出处

《宁夏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蓝萼香茶菜全草。秋季采收全草,洗净,晒干,切段。

生境分布

生于林缘灌丛、山坡草地及杂木林内。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宁夏、河南、安徽、江苏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余。茎直立,4棱,被微短毛,多分枝。单叶对生,有柄,阔卵形,长6~12厘米,宽3~7厘米,基部在中央处突然收缩成楔形,下延,先端渐尖或锐尖。边缘具粗大牙齿。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多分枝;总花梗及花梗被白色细毛;萼5裂,常带灰蓝色,有白色细毛;花冠淡紫色,二唇形,上唇向上弯,3裂,下唇稍向下伸,不裂;雄蕊4,2强,花药蓝色;花柱伸出花冠外,柱头2裂。果实由4个小坚果组成,小坚果椭圆形,稍扁,有不明显网纹。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药理作用

日本香茶菜中提出之延命草素有抗肿瘤作用,能延长小鼠接种艾氏腹水癌后之生命,二乙基延命草素效力更强。此外,还能抑制革兰氏阳性球菌之生长。印度产香茶菜的叶、花中含挥发油,有抑菌作用。精油能抑制心脏,引起麻醉犬的呼吸兴奋、血压上升,收缩大鼠下肢血管,扩张支气管(离体豚鼠肺灌流);对平滑肌(兔、大鼠离体十二指肠)有直接松弛作用,并能降低蛇腹直肌的收缩。

性味

《宁夏中草药手册》:"苦,凉。"

功能主治

①《吉柿中草药》:"健胃整肠。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②《宁夏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健脾,活血。治胃炎,肝炎初起,感冒发热,经闭,跌打损伤,乳腺炎,关节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香茶菜

拼音注音
Xiānɡ Chá Cài
别名

蛇总管,山薄荷,蛇通管,小叶蛇总管,母猪花头,盘龙七

英文名
all-grass of Bluecalyx Japanese Rabdosia
出处

出自《宁夏中草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香茶菜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amethystoides (Benth.) Hara [Plectranthus amethystoides Benth.; Isodon amethystoides (Ben-th.) C. Y. Wu et Hsuan]

采收和储藏:6-10月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随采随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920m的林下或草丛中的湿润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灌输、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0.3-1.5m。根茎肥大,疙瘩状,木质。茎直立,四棱形,被倒向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2-2.5cm;叶片卵状圆形、卵形或披针形,长0.8-11cm,宽0.7-3.5cm,先端渐尖,急尖或钝,基部楔形下延于叶柄,边缘基部以上具圆齿,两面被短柔毛,有时近无毛,均具腺点。二歧聚伞花序多花,组成顶生疏散的圆锥花序;苞片卵形或针状,小,但较显着;花萼钟形,长约2.5mm,外面被极短硬毛或近无毛,并具腺点,萼齿5,三角形,近相等,花冠白,蓝白或紫色,长约7mm,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无毛,上唇外反,先端4圆裂,下唇阔圆形,内凹呈舟表;雄蕊4,二强,内藏;子房4裂,花柱与雄蕊等长,柱头2浅裂;花盘杯状。小坚果卵形,褐色。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性状

性状鉴别 茎呈方柱形,上部多分枝,长20-50cm,直径约2mm;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四面凹下成纵沟,密被倒向的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木部窄,黄棕色,髓部大,白色。叶对生,类绿色,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卵状披针形,长3-7cm,宽1.5-4cm,边缘具粗锯齿,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有柔毛;叶柄长0.2-2.5cm。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 吉表面观:①非腺毛较多,细长,完整者(2)-4-10细胞,长109-680-1270μm,直径30-80μm,表面有疣状突起,顶端尖或稍弯,有的细胞缢缩。②腺磷头部扁球形,2-4细胞,直径36-54μm。③小腺毛头部类圆形,1-2细胞,直径20-34μm;柄1(2)细胞。

化学成分

茎叶含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raic acid),香茶菜甲素(amethylstoien A)[1],香茶菜醛(amethystonal),香茶菜酸(amethylstonal acid)[2],14-乙酰基-耐阴午茶菜素(14-acetylumbrosin),B,耐阴香茶菜素(umbrosin)A、B,棕榈酸(palmitic acid)[3],氢化兰萼甲素又名王枣子皿素(hydroglaucocalyxin A),兰萼甲素、乙素(glaucocalyxinA、B)[4]。

药理作用

日本香茶菜〔Isodon glaucocalyx var.japonicus(Maxim.) Kudo〕中提出之延命草素(Enmein)有抗肿瘤作用,能延长小鼠接种艾氏腹水癌后之生命,二乙基延命草素效力更强。此外,还能抑制革兰氏阳性球菌之生长。印度产香茶菜(Plectranthus incanus Link)的叶、花中含挥发油、血压上升,收缩大鼠下肢血管,扩张支气管(离体豚鼠肺灌流);对平滑肌(兔、大鼠离体十二指肠)有直接松弛作用,并能降低蛇腹直肌的收缩。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1g,加丙酮25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加少量活性炭,回流脱色1h,趁热滤过,滤液蒸发至干,加醋酐1ml溶解,加硫酸1滴,显红色至绿色。(检查三萜酸类)

归经

归肝;肾经

性味

味辛;苦;性凉

注意

孕妇慎服。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活血散瘀;解毒消肿。主湿热黄疸;淋证;水肿;咽喉肿痛;关节痹痛;闭经;乳痈;痔疮;发背;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1.《吉林中草药》:健胃整肠。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2.《宁夏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健脾,活血。治胃炎,肝炎初起,感冒发热,经闭,跌打损伤,乳腺炎,关节痛,蛇虫咬伤。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香茶菜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活血散瘀,解毒消肿。
主治
湿热黄疸,淋证,水肿,咽喉肿痛,关节痹痛,闭经,乳痈,痔疮,发背,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化学成分

茎叶含熊果酸,β-谷甾醇,硬脂酸,香茶菜甲素,茶菜醛,香茶菜酸,14-乙酰基-耐阴香茶菜素B,耐阴香茶菜素A、B,棕榈酸,氢化兰萼甲素又名王枣子甲素,兰萼甲素、乙素。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香茶菜含有的香茶菜甲素有抗实验肿瘤及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香茶菜甲素在体外培养人体癌细胞试验中,对人体肝癌细胞株QGY-7703、人宫颈癌Hela细胞及人体食管癌细胞株(CaEs-17)均有明显细胞毒作用,IC50分别为2.74μg/ml、1.33μg/ml、2.57μg/ml。在作用时间一定(3d)时,杀伤细胞能力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呈浓度依赖性。细胞杀伤动力学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对食管癌细胞株的平均致死量为2.47μg/ml,其敏感性强于其他细胞株。在体一离体治疗指数表明,其在临床实践中可能有一定疗效。香茶菜甲素给接种艾氏腹水癌的小鼠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7d,可明显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时间。

2、抗菌作用:香茶菜甲素体外试管法测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7.8μg/ml、450μg/ml。琼脂平板扩散法表明香茶菜甲素对蜡样芽胞杄菌、枯草杆菌、八叠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香茶菜甲素31μg/ml对福氏痢疾杆菌即有抑制作用。香茶菜体内试验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3、抗炎作用:50%乙醇提取物以5g/kg、10g/kg给大鼠灌胃,均显著抑制正常大鼠和摘除双侧肾上腺大鼠的角叉菜胶性足肿胀,作用持续5h以上。药物以5g/kg、10g/kg给小鼠灌服,也能明显抑制小鼠蛋清性足肿胀。醇提物5g/kg、10g/kg分别给大鼠灌胃,连续7d,显著抑制大鼠巴豆油性气囊肿渗出及肉芽组织增生。醇提物5g/kg、10g/kg给小鼠灌服,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耳郭肿胀,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但醇提物不能延长摘除肾上腺大鼠的生存时间,提示抗炎与垂体-肾上腺系统无明显关系。

4、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香茶菜甲素以10mg/kg给大、小鼠皮下注射,连续5-6d,明显对抗四氯化碳所致大、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降低肝损伤大鼠肝内三酰甘油蓄积量,促进变性和坏死的肝细胞修复,但对正常大鼠ALT无影响。

5、其他作用:香茶菜甲素的乙酰基衍生物抗菌、抗癌活性均增强,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中,该化合物能提高缺血及再灌期左室收缩压(LVSP)及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降低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血浆中磷酸肌酸激酶、丙二醛、血栓烷B2水平,缩小心肌梗死面积,表明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香茶菜甲素的衍半物香茶菜甲素酯能明显抑制钙调素激活的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活性,IC50为75μmol/L,这种抑制作用呈非竞争性方式。香茶菜甲素酯可以降低Ca2+透导的钙调素酪氨酸荧光强度,提示它可能通过改变Ca2+-钙调素构象而抑制依赖钙调素的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活性。香茶菜甲素以10mg/kg给小鼠分两次皮下注射,连续7d,极显著提高小鼠血浆碳清除能力,提高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香茶菜甲素口服无效,经用PVP和PEG6000两种助溶剂处理后所得沉淀物,可使香茶菜甲素的水溶性增加,经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表明处理后的香茶菜甲素平均吸收半衰期明显加快,吸收率明显提高。

毒理作用

香茶菜醇提液灌胃最大耐受量大于200g/kg。香茶菜甲素小鼠口服的LD50为1238.79±104.99mg/kg,皮下注射的LD50为42.43±4.8mg/kg。

相关论述

1、《广西中药志》:“清热,散血,消肿,解蛇虫毒。治跌打瘀积,毒蛇咬伤。”

2、《浙江药用植物志》:“清热利湿,活血破瘀,解毒。主治湿热黄疸,闭经,乳痈,发背。”

3、《福建药物志》:“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肾炎,泌尿道感染,中暑腹痛,扁桃体炎,急性传染性肝炎,关节痛,痔疮,淋巴腺炎,胃痛,癌症疼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肝硬化,肝炎,肺脓疡:香茶菜茎叶15-30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2、治乳痈,发背已溃:香茶菜全草、野荞麦、白英各15-30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淋巴腺炎:香茶菜鲜叶、米酒各适量。捣烂拌匀敷患处。

4、治关节痛:香茶菜、南蛇藤各30g。酒、水各半炖服。(3-4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6-10月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随采随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茎呈方柱形,上部多分枝,长20-50cm,直径约2mm;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四面凹下成纵沟,密被倒向的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木部窄,黄棕色,髓部大,白色。叶对生,灰绿色,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卵状披针形,长3-7cm,宽1.5-4cm,边缘具粗锯齿,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有柔毛;叶柄长0.2-2.5cm。气微,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唇形科香茶菜属香茶菜。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0.3-1.5m。根茎肥大,疙瘩状,木质。茎直立,四棱形,被倒向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2-2.5cm;叶片卵状圆形、卵形或披针形,长0.8-11cm,宽0.7-3.5cm,先端渐尖、急尖或钝,基部楔形下延于叶柄,边缘基部以上具圆齿,两面被短柔毛,有时近无毛,均具腺点。二歧聚伞花序多花,组成顶生疏散的圆锥花序;苞片卵形或针状,小,但较显著;花萼钟形,长约2.5mm,外面被极短硬毛或近无毛,并具腺点,萼齿5,三角形,近相等,花冠白、蓝白或紫色,长约7mm,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无毛,上唇外反,先端4圆裂,下唇阔圆形,内凹呈舟形;雄蕊4,二强,内藏;子房4裂,花柱与雄蕊等长,柱头2浅裂;花盘杯状。小坚果卵形,褐色。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道地产区
产于广东、广西、湖北及华东。自产自销。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920m的林下或草丛中的湿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