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桂叶

月桂叶,中药名。为樟科植物月桂Laurus nobilis L.的叶。具有健胃理气的功效。用于脘胀腹痛;外治跌扑损伤,疥癣。

别名 -
药味 味辛
药性 微温
归经 味辛,性微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健胃理气。
主治

用于脘胀腹痛;外治跌扑损伤,疥癣。

月桂叶
  • 月桂叶
  • 月桂叶
  • 月桂叶
  • 月桂叶
  • 月桂叶
  • 月桂叶
  • 月桂叶
  • 月桂叶
  • 月桂叶
月桂叶
拼音注音
Yuè Guì Yè
来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月桂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urus nobilis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原产于地中海一带。

资源分布:我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四川、云南等地有引种栽培。

原形态

常绿乔木,高可达9-12m,树皮黑褐色。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约6-11cm,宽2-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稍波状,反卷,深绿色,破碎后有清香;叶脉羽状,两面隆起;叶柄长约1cm,紫色。伞形花序腋生,雌雄异株;花小,直径3-4mm,黄色,总花梗长约1cm,梗基有总苞;雄花花被片4,倒卵形,先端钝圆;雄蕊12,每轮3数排列,花药内向瓣裂;雌花花被4,雌蕊1,子房1室,柱头短,稍成头状。浆果椭圆形,暗紫色。花期4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1cm,宽1.5-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反卷,上表面灰绿色,下表面色淡,两面侧脉和网脉显着突起,无毛;叶柄长5-8mm,无毛。革质,不易折断。气芳香,味辛凉。

化学成分

叶含芳香油,主要成分是芳樟醇(linalool),丁香油酚(eugenol),牻牛儿醇(geraniol),1,8-桉叶素(1,8-cineole),松油醇(terpineol),乙酰丁香油酚(aceiyleugenol),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l),α-蒎烯(α-pinene),水芹烯(phellandrene)等;还含倍半萜内酯:大牻牛儿内酯(germacranolide),月桂烯内酯(laurenobiolide),木香烯内酯(costunolide),南艾蒿烯内酯(artemorin),过氧南艾蒿烯内酯(verlotorin),巴尔喀蒿烯内酯(santamarin,balchanin),瑞诺木烯内酯(reynosin)。又含黄酮类成分:山柰酚(kaempferol)的和槲皮素(quercetin)的3-芸香糖甙,3-葡萄糖甙,3-半乳糖甙,3-鼠李糖甙,3-阿拉伯糖甙及芸香甙(rutoside)。另含(D-葡配甘油型)-3-辛酮糖(D-glucoglycercr-3-octulose)。尚含生物碱:网叶番荔枝碱(reticuline),波尔定碱(boldine),黄肉楠碱(actinodaphnine),N-甲基黄肉楠碱(N-methylactinodaphnine),异南天竹种碱(isodomesticine),去甲异南天竹种碱(noriedomesticine),新木姜子碱(neolitsine),无根藤次碱(launobine),莲叶桐碱(nandigerine,hernangerine),芳香厚壳桂碱(cryptodorine)。

树皮和木材中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乙酸-α-松油酯(α-terpinyl acetate)和1,8-桉叶素。树皮含网叶番荔枝碱、黄肉楠碱和无根藤次碱。

根含黄肉楠碱、无根藤次碱和心形莲叶酮碱。

药理作用

抗病毒作用 平皿内试验表明,用月桂叶油浸涂2cm直径圆滤纸片,在平皿内任其挥发,皿盖上加入鼻病毒17型稀释液0.02ml(含病毒100TCID50),33℃接触60分钟即有杀灭作用。与纱布条上鼻病毒17型、流感病毒A3-昆军75-五株、腺病毒7型接触30分钟、60分钟及120分钟,以接触60分钟以上的作用明显,将人胚气管块加入0.2ml鼻病毒17型100~1000TCID50,吸附30分钟,与月桂叶油(浸涂于2cm直径圆滤纸)发挥之气体接触90分钟,能杀灭病毒。如将吸附延长3h以上,挥发油则不能完全杀死病毒。由此提示,有部分病毒侵入气管块之细胞内,而挥发油则不能进入细胞内。给人用月桂叶油揉酸制剂滴鼻,并以鞣酸作为对照,表明该挥发油有短期的预防感冒的功效,无副反应。

性味

辛;微温

功能主治

健胃理气。主脘胀腹痛;跌扑损伤;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煎汤洗浴。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月桂叶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胃理气。

主治

用于脘胀腹痛;外治跌扑损伤,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煎汤洗浴。也用作香料。

注意事项

脾胃阴虚者不宜服用。

化学成分

月桂叶含芳香油0.3%-0.5%,高可达1%-3%,主要成分有芳樟醇、丁香油酚、牻牛儿醇、桉叶素、松油醇、乙酰丁香油酚、蒎烯、水芹烯等,还有芸香甙。其挥发油有抗真菌作用。

药理作用

抗病毒作用。给人用月桂叶油鞣酸制剂滴鼻,并以鞣酸作为对照,表明该挥发油有短期的预防感冒的功效,无副作用。

相关论述

《台湾药用植物志》:“月桂油为(制成)软膏,涂肿毒,治肠疝痛,脱臼,挫伤,痛风及皮肤病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丝,干燥。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1cm,宽1.5-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反卷,上表面灰绿色,下表面色淡,两面侧脉和网脉显著突起,无毛;叶柄长5-8mm,无毛。革质,不宜折断。气芳香,味辛凉。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樟科月桂属植物月桂。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状,高可达12m,树皮黑褐色。小枝圆柱形,具纵向细条纹,幼嫩部分略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叶互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5-12cm,宽1.8-3.2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细波状,革质,上面暗绿色,下面稍淡,两面无毛,羽状脉,中脉及侧脉两面凸起,侧脉每边10-12条,末端近叶缘处弧形连结,细脉网结,两面多少明显,呈蜂窠状;叶柄长0.7-1cm,鲜时紫红色,略被微柔毛或近无毛,腹面具槽。花为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1-3个成簇状或短总状排列,开花前由4枚交互对生的总苞片所包裹,呈球形;总苞片近圆形,外面无毛,内面被绢毛,总梗长达7mm,略被微柔毛或近无毛。雄花:每一伞形花序有花5朵;花小,黄绿色,花梗长约2mm,被疏柔毛,花被筒短,外面密被疏柔毛,花被裂片4,宽倒卵圆形或近圆形,两面被贴生柔毛;能育雄蕊通常12,排成三轮,第一轮花丝无腺体,第二、三轮花丝中部有一对无柄的肾形腺体,花药椭圆形,2室,室内向;子房不育。雌花:通常有退化雄蕊4,与花被片互生,花丝顶端有成对无柄的腺体,其间延伸有一披针形舌状体;子房1室,花柱短,柱头稍增大,钝三棱形。果卵珠形,熟时暗紫色。花期3-5月,果期6-9月。

分布区域

我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四川、云南等地有引种栽培。

生长环境

原产于地中海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