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莨

薯莨,中药名。为薯蓣科植物薯莨DioscoreacirrhosaLour.的块茎。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具有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咳血,咯血,呕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脘腹胀痛,痧胀腹痛,热毒血痢,水泻,关节痛,跌打肿痛,疮疖,带状疱疹,外伤出血。

别名 赭魁、薯良、鸡血莲、血母、朱砂莲、血三七、雄黄七、血葫芦、朱砂七、红药子、金花果、红孩儿、孩儿血、牛血莲、染布薯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凉。归肝、大肠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

用于咳血,咯血,呕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脘腹胀痛,痧胀腹痛,热毒血痢,水泻,关节痛,跌打肿痛,疮疖,带状疱疹,外伤出血。

薯莨
  • 薯莨
  • 薯莨
  • 薯莨
  • 薯莨
  • 薯莨
  • 薯莨
  • 薯莨
  • 薯莨
  • 薯莨
薯莨

《全国中草药汇编》:薯莨

拼音注音
Shǔ Lànɡ
别名

山猪薯、山羊头、朱砂莲[湖南]、茹榔、金花果、红孩儿

来源

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莨Dioscorea cirrhosa Lour.,以块茎入药。四季可采,取较大的块茎,留存小者或部分繁殖,鲜用或晒干。

性味

苦、微酸、涩,平。

功能主治

活血补血,收敛固涩。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腹泻;外用治烧伤。

用法用量

0.4~3钱;外用适量。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薯莨

拼音注音
Shǔ Lànɡ
别名

赭魁、薯良、鸡血莲、血母、朱砂七、红药子、金花果、红孩儿、孩儿血、牛血莲、染布薯

英文名
Shouliang Yam Rhizome
出处

1.《唐本草》:赭魁,大者如斗,小者如升,叶似如蘅,蔓生草木上。陶所说者,及土卵尔,不堪药用,梁、汉人名为黄独,蒸食之,非赭魁也。

2.《梦溪笔谈》:《本草》所论赭魁,皆未详审,今赭魁南中极多,肤黑肌赤,似何首乌。切破,其中赤白理如槟榔。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制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薯莨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cirrhosa Lour.[Dioscorea rhipogonoides Oliv.]

采收和储藏:5-8月采挖,洗净,捣碎鲜用或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1500m的山坡、路旁、河谷边的杂木林、阔中林中灌丛中或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泊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

原形态

薯莨,藤本,粗壮,长可达20m左右。块茎一般生长在表土层,为卵形、球形、长圆形或葫芦状,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断面新鲜时红色,干后紫黑色,直径大的可达20cm以上。茎绿色,无毛,右旋,有分枝,下部有刺。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柄长2-6cm;叶片革质或近革质,长椭圆形至卵形,或为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5-20cm,宽2-14cm,先端渐尖或骤不,基部圆形,有时呈三角状缺廖,全缘,两面无毛,表面深绿色,背面粉绿色;基出脉3-5网脉明显。雄花序重穗状,通常排列呈圆锥状花序,长2-14cm,或更长;‘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长约2mm,内轮小,倒卵形;雄蕊6,稍短于花被片;雌花外轮花被片较内轮大。蒴果不反折,近三棱状扁圆形,长1.8-3.5cm,宽2.5-5.5cm;种子着生在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仍不脱落。

性状

性状鉴别,块茎叶长圆形、卵圆形、球形或结节块状,长10-15cm,直径5-10cm。表面深褐色,粗裂,有瘤状突起和凹纹,有时具须根或点状须根痕。表面深褐色,粗裂,有瘤状突起和凹纹,有时具须根或点状须根痕。纵切或斜切成块片,多数呈长卵形,长3-12cm,厚0.2-0.7cm。外皮皮皱缩,切面暗红色或红黄色。质硬而实,断面颗料状,有明显的或隐约可见红黄相间的花纹。气微,味涩、苦。

显微鉴别,块茎横切面:木栓层较厚,细胞壁微木化,皮层中有分泌细胞散在,长径54-102μm,内皮层细胞1列,切向扁小。维管束外韧型,稀疏散在。薄壁细胞中含鞣质、淀粉粒。淀粉粒卵圆形,长径14-20μm。

毒性

毒性小鼠皮下注射煎剂,半数致死量为68.8±9.1g/kg。醇浸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块茎主要含缩合鞣质及甙类,已分离得到酚性糖甙如3,4二羟基苯乙醇葡萄糖甙(3,4-d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 glucoside),根皮酚葡萄糖甙(phloroglucinol glucosicde)等及鞣质右旋儿茶精(catechin),左旋表儿茶精(epicatechin)和它们的二聚体:原矢菊素(procyanidin)B-1、B-2、B-5、,三聚体:原矢车菊素C-1,儿茶精(4α-6)-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catechin(4α-6)-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表儿茶精-(4β-6)-表儿茶精-(4β-8)-儿茶精[epicatechin-(4β-6)-epicatechin-(4β-8)-catechin],四聚体: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另含大量糖、淀粉及维生素C(vitamin C).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家兔灌服薯莨煎剂1.5 g/kg,其出血时间与凝血时间,均显着缩短。在试管内草酸血浆除去小血板后重新钙化凝固时间的测定,薯莨提取液似有类似血小板的促凝作用。

2.对子宫的作用:薯莨酊剂或煎剂对离体小鼠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张力,振幅及频率均有增强,提取液则未现作用。

3.抗菌作用:酊剂或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菌球有中等度抑菌作用,对甲型副伤寒杆菌与宋氏痢疾杆菌有较弱的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鞣质有关。40%乙醇浸液或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和志贺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煎剂1.5g/kg灌胃,对兔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较正常分别缩短48%及36.5%。20%乙醇浸液或10%煎剂0.2ml在麦氏浴皿中对小鼠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20%乙醇浸液0.05-0.1ml静脉注射对蟾蜍在体心脏活动无影响;0.15-0.2ml则使心跳抑制,最后心室停跳,但心房跳动仍能维持一段时间。煎剂小鼠皮下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99.9g/kg。

鉴别

理化鉴别,取粉末5g,加水30ml振摇后,滤过。1.取滤液加1%明胶试液或1.5%咖啡因试液,均发生乳白色沉淀。(检查鞣质类).2.取滤液加1%三氯化铁试液,立即发生绿色反应。(栓查鞣质或酚类)。

性味

味苦;性凉;小毒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主咳血;咯血;呕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脘腹胀痛;痧胀腹痛;热毒血痢;水泻;关节痛;跌打肿痛;疮疖;带状疱疹;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绞汁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磨汁涂。

复方

①治产后腹痛:朱砂莲三钱。煮甜洒服。(《贵州民间方药集》)②治月经不调:薯莨根加月季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③治咳血:朱砂莲、藕节各三钱,茅草根两钱。共炒焦,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④治关节痛:朱砂莲五钱。煎水兑酒服。(《贵州民间药物》)⑤治痢疾:薯莨根、甘草。研末,每次二钱,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⑥治血痢:朱砂莲二钱,青藤香、木姜子各一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⑦治泻水:朱砂莲二钱。加红糖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⑧治红崩:朱砂莲、红鸡冠花各三钱,百草霜一钱。研末,煮米酒服。(《贵州草药》)⑨治疮疖:薯莨根、皂角刺、夏枯草各三钱。水煎服。⑩治外伤出血:薯莨根晒干研末,外敷。(11)治毒蛇咬伤:薯莨根磨醋外涂。(⑨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

1.止血:对妇科出血(主要产后恶露不净,月经过多)、上消化道出血、咯血等均有一定疗效。用法:用块根每日3-5钱,水煎分两次服。有报道,用红孩儿以水或丙酮提取制成片剂,日服3次,每次4粒(相当于生药12g),治疗妇科出血213例,有效率为84%,疗效显着者(出血量减少一半以上至完全停止)达53%。服药后间有轻微反应,如胃部不适、腹部胀满、头昏胀等,一般不须特殊处理。

2.治疗出血性紫癜:取红孩儿1两(干),落地红(唇形科植物,又名雪见草、关须公、野芥菜)3两(鲜),加水400ml,煎取150ml,1次或2次分服。临床观察5例,经服药2天后,口腔粘膜、齿龈出血停止,躯干四肢紫癜减退,精神情况好转,食欲增加,尿色接近正常。1例复查血小板由8600/ mm3增加至116000/ mm3。

3.治疗细菌性痢疾:取血娃、地榆各3钱,水煎,每日2次分服。治疗22例,治愈20例。症状消失和大便镜检阴性平均在服药后5天。此外,红孩儿内服对贫血似有一定疗效;对母乳缺乏者可增加奶量。

各家论述

1.《别录》:主心腹积聚,除三虫。

2.《药性考》:浸酒服,能活血。

3.《贵州民间方药集》:止痢疾。治产后腹痛,臌胀。又治哮喘。

4.《湖南药物志》:活血,补血,止痛,散气。治筋骨痛,关节炎腰痛,内伤吐血。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薯莨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

用于咳血,咯血,呕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脘腹胀痛,痧胀腹痛,热毒血痢,水泻,关节痛,跌打肿痛,疮疖,带状疱疹,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绞汁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磨汁涂。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

2、对子宫平滑肌作用。

3、抑菌作用。

相关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收敛固涩,止血痢。治红痢,红崩,咳血,水泻。”

2、《福建药物志》:“治带状疱疹,鱼虾中毒。”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咳血:朱砂莲、藕节各9g,茅草根6g。共炒焦后,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2、治衄血,咯血:薯莨12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3、治内痔出血:牛血莲、旱莲草、海蚌含珠各15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4、治红崩:朱砂莲、红鸡冠花各9g,百草霜3g。共研末,煮米酒服。(《贵州民间药物》)

5、治月经不调:牛血莲10g,月月红10g。水煎服。(《湘西苗药汇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5-8月采挖,洗净,捣碎鲜用或切片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灰屑。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药材性状:块茎呈长圆形、卵圆形、球形或结节块状,长10-15cm,直径5-10cm。表面深褐色,粗裂,有瘤状突起和凹纹,有时具须根或点状须根痕。纵切或斜切成块片,多数呈长卵形,长3-12cm,厚0.2-0.7cm。外皮皱缩,切面暗红色或红黄色。质硬而实,断面颗粒状,有明显的或隐约可见红黄相间的花纹。气微,味涩、苦。

2、饮片性状:呈不规则圆形或卵圆形薄片,直径1.5-10cm。周边深褐色或褐红色,凹凸不平,有点状突起的须根痕。切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有多数黄色斑点及斑纹,对光可见“亮银星。”气微,微苦、涩,微酸。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薯蓣科植物薯莨。

形态特征

藤本,粗壮,长可达20m左右。块茎一般生长在表土层,为卵形、球形、长圆形或葫芦状,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断面新鲜时红色,干后紫黑色,直径大的甚至可达20多cm。茎绿色,无毛,右旋,有分枝,下部有刺。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片革质或近革质,长椭圆状卵形至卵圆形,或为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5-20cm,宽(1-)2-14cm,顶端渐尖或骤尖,基部圆形,有时呈三角状缺刻,全缘,两面无毛,表面深绿色,背面粉绿色,基出脉3-5,网脉明显;叶柄长2-6cm。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10cm,通常排列呈圆锥花序,圆锥花序长2-14cm或更长,有时穗状花序腋生;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长约2mm,内轮倒卵形,小;雄蕊6,稍短于花被片。雌花序为穗状花序,单生于叶腋,长达12cm;雌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卵形,厚,较内轮大。蒴果不反折,近三棱状扁圆形,长1.8-3.5cm,宽2.5-5.5cm;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仍不脱落。

分布区域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50-1500m的山坡、路旁、河谷边的杂木林、阔叶林中、灌丛中或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