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绿麻

野绿麻,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珠芽艾麻Laporteabulbifera(Sieb.etZucc.)Wedd.的全草。分布于东北、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西藏等地。具有健脾消积之功效。用于小儿疳积。
别名 零余子荨麻《中国植物图鉴》、艾麻草、红禾麻、禾麻草《贵州草药》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健脾消积。
主治 用于小儿疳积。
野绿麻
  • 野绿麻
  • 野绿麻
野绿麻

《中药大辞典》:野绿麻

拼音注音
Yě Lǜ Má
别名

零余子荨麻(《中国植物图鉴》),艾麻草、红禾麻、禾麻草(《贵州草药》)。

出处

《浙江中医杂志》

来源

为荨麻科植物珠芽艾麻全草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荫坡阔叶林内、针阔叶混交林下或林缘稍湿地。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贵州等地。

原形态

珠芽艾麻,又名:螫麻子。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50~70厘米。根纺锤状或绳状,黑褐色。茎具棱,生小刺毛或疏生长螫毛。叶互生,卵形、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8~13厘米,宽3~6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钝形至圆形,边缘具圆齿状锯齿。上面深绿色,生短伏毛、螫毛及小球状钟乳体,下面淡绿色,毛较少,叶脉微带红色,主脉上生有短毛及长螫毛;通常在叶腋生1~3个褐色、肉质、球状的珠芽;叶柄长3~6厘米,具小刺毛及长螫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圆锥状,无总梗,腋生,呈水平开展,长2~4厘米;雄花具短扁的小梗,花被4~5全裂,绿白色,裂片卵圆形,雄蕊4~5,与花被裂片对生,子房退化成杯状,半透明;雌花序圆锥状,顶生,具长总梗,长11~15厘米,分枝扁,生短毛及长螫毛;雌花有短梗,花梗扁平,稍具翼;萼片4,淡绿色,背面2片在花后显著增大;雌蕊1,最初直立,以后斜生,花柱线形。瘦果扁平,近于圆形,有短柄,淡黄色,花柱侧生,宿存。花期7~8月。果期8~9月。

性味

《贵州草药》:"根:辛,温。"

功能主治

①《浙江中医杂志》:"全草:治疳积。"

②《贵州草药》:"根:祛风,除湿,活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两);或浸酒。

复方

①治风湿麻木:红禾麻根五钱,煨水服;另用红禾麻煎水洗。(《贵州草药》)

②治风湿关节痛:红禾麻根-两,红五加皮三钱,泡酒服。(《贵州草药》)

③治疳积:野绿麻全草三至五钱(鲜品一两),泡水服;严重者加鸡肝或猪肝同煮服。(《浙江中医杂志》(12):32,1958)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绿麻

拼音注音
Yě Lǜ Má
出处

出自《浙江中医杂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珠芽艾麻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portea bulblfera(Sieb.etZucc.)Wedd.[L.terminalisWight;L.sinensisC.H.Wright;L.bulb-ifera Wedd.var.sinensisChie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或林边山谷。

资源分布: 分布于东北、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西藏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80cm。根纺锤形。有棱,疏生螫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6cm,有稀疏螫毛;通常托叶腋生出1-3个褐色小珠芽;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8-13cm,宽3-6cm,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叶缘有圆齿状锯齿。雌雄同株,雌雄花均成圆锥花序;雄花序腋生,长达4cm;雄花被4-5裂,白色,雄蕊与花被裂片同数而对生,退化子房杯状;雌花序顶生,长达15cm,通常向一侧分枝,密生短毛,雌花有短柄,雌花被4全裂,不相等,淡绿色,内侧2片,花后增大;子房初直立,后斜生,柱头线形。瘦果圆倒卵形,扁平,长2.5-3mm。花期7-8月,果期8-10月。

功能主治

健脾消积。主小儿疳积

复方

①治风湿麻木:红禾麻根五钱,煨水服;另用红禾麻煎水洗。(《贵州草药》)②治风湿夫节痛:红禾麻根一两,红五加皮三钱,泡酒服。(《贵州草药》)③治疳积:野绿麻全草三至五钱(鲜品一两),泡水服;严重者加鸡肝或猪肝同煮服。(《浙江中医杂志》 (12): 32,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野绿麻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消积。
主治
用于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两);或浸酒。
相关论述
《浙江中医杂志》:“健脾消积。主治小儿疳积。”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麻木:红禾麻根五钱,煨水服;另用红禾麻煎水洗。(《贵州草药》)

2、治风湿关节痛:红禾麻根一两,红五加皮三钱,泡酒服。(《贵州草药》)

3、治疳积:野绿麻全草9-15g(鲜品30g)泡水服;严重者加鸡肝或猪肝同煮服。(《浙江中医杂志》)

附注
本种植株上有刺毛,接触皮肤后会引起红肿,瘙痒和疼痛。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草夏季采收。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荨麻科植物珠芽艾麻。
形态特征
珠芽艾麻又名:零余子荨麻,华中艾麻,麻风草。多年生草本。根数条,丛生,纺锤状,红褐色。茎下部多少木质化,高50-150厘米,不分枝或少分枝,在上部常呈“之”字形弯曲,具5条纵棱,有短柔毛和稀疏的刺毛,以后渐脱落;珠芽1-3个,常生于不生长花序的叶腋,木质化,球形,直径3-6毫米,多数植株无珠芽。叶卵形至披针形,有时宽卵形,长(6-)8-16厘米,宽(2-5)3.5-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稀浅心形,边缘自基部以上有牙齿或锯齿,上面生糙伏毛和稀疏的刺毛,下面脉上生短柔毛和稀疏的刺毛,尤其主脉上的刺毛较长,钟乳体细点状,上面明显,基出脉3,其侧出的一对稍弧曲,伸达中部边缘,侧脉4-6对,伸向齿尖;叶柄长1.5-10厘米,毛被同茎上部;托叶长圆状披针形,长5-10毫米,先端2浅裂,背面肋上生糙毛。花序雌雄同株,稀异株,圆锥状,序轴上生短柔毛和稀疏的刺毛;雄花序生茎顶部以下的叶腋,具短梗,长3-10厘米,分枝多,开展;雌花序生茎顶部或近顶部叶腋,长10-25厘米,花序梗长5-12厘米,分枝较短,常着生于序轴的一侧。雄花具短梗或无梗,在芽时扁圆球形,径约1毫米:花被片5,长圆状卵形,内凹,外面近先端无角状突起物,外面有微毛;雄蕊5;退化雌蕊倒梨形,长约0.4毫米;小苞片三角状卵形,长约0.7毫米。雌花具梗:花被片4,不等大,分生,侧生的二枚较大,紧包被着子房,长圆状卵形或狭倒卵形,长约1毫米,以后增大,外面多少被短糙毛,背生的一枚圆卵形,兜状,长约0.5毫米,腹生的一枚最短,三角状卵形,长约0.3毫米;子房具雌蕊柄,直立,后弯曲;柱头丝形,长2-4毫米,周围密生短毛。瘦果圆状倒卵形或近半圆形,偏斜,扁平,长约2-3毫米,光滑,有紫褐色细斑点;雌蕊柄增长到约0.5毫米,下弯;宿存花被片侧生的2枚,长约1.5毫米,伸达果的近中部,外面生短糙毛,有时近光滑;花梗长2-4毫米,在两侧面扁化成膜质翅,有时果序枝也扁化成翅,匙形,顶端有深的凹缺。花期6-8月,果期8-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下货林边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