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芹

走马芹,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下延古当归Archangelica decurrens Ledeb.的根。具有祛风消斑的功效。主治白癜风。
别名 野白芷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消斑。
主治 白癜风。
走马芹
  • 走马芹
  • 走马芹
走马芹
拼音注音
Zǒu Mǎ Qín
别名

野白芷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下延古当归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changelica decurrens Ledeb.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挖,去其茎叶及杂质,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林下、沟边的草丛或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及新疆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2m。根圆柱形,粗壮,棕褐色。茎中空,有细纵棱,光滑无毛。叶为二至三回三了同苷羽状全裂,基生叶有长柄;茎上叶叶柄长8-17cm,叶柄下部膨大成兜状叶鞘,宽至6cm,光滑无毛;叶片轮子廓宽三角状卵形,长11-15(20)cm,宽11-17cm,顶生末回裂片下延,边缘有锯齿或不规则深齿,齿端有钝尖头,叶片表面深绿以,背面粉绿色,两面均无毛;茎顶部叶简化成囊状鞘。复伞形花序近球形,直径7-15cm;伞辐20-50,有短糙毛;总苞片约10,狭披针形;萼齿不明显,花瓣白色,阔卵形;花柱基平扁,边缘波状。果实椭圆形,长5-10mm,宽3-5mm,果棱均突起,厚翅状,侧棱比果体狭,油管较多,连成环状。花期7-8月,果期8-9月。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较(白芷)细瘦,圆锥形。外表棕褐色,上部多横皱纹,下部有纵纹,具侧根断后的疤痕。断面色黄,有类似芹菜的气味。

化学成分

植株含欧前胡内酯(imperatorin),异欧前胡内酯(isoimperatori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香柑内酯(bergapten),伞形花内酯金合欢醚(umbellipuenin)[1].

性味

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消斑。主白癜风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走马芹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消斑。
主治
白癜风。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9-15g。
化学成分
植株含欧前胡内酯,异欧前胡内酯,珊瑚菜素,氧化前胡素,香柑内酯,伞形花内酯金合欢醚。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间采挖,去其茎叶及杂质,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较(白芷)细瘦,圆锥形。外表棕褐色,上部多横皱纹,下部有纵纹,具侧根断后的疤痕。断面色黄,有类似芹菜的气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伞形科植物下延古当归。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2m。根圆柱形,粗壮,棕褐色。茎中空,有细纵棱,光滑无毛。叶为二至三回三了同苷羽状全裂,基生叶有长柄;茎上叶叶柄长8-17cm,叶柄下部膨大成兜状叶鞘,宽至6cm,光滑无毛;叶片轮子廓宽三角状卵形,长11-15(20)cm,宽11-17cm,顶生末回裂片下延,边缘有锯齿或不规则深齿,齿端有钝尖头,叶片表面深绿色,背面粉绿色,两面均无毛;茎顶部叶简化成囊状鞘。复伞形花序近球形,直径7-15cm;伞辐20-50,有短糙毛;总苞片约10,狭披针形;萼齿不明显,花瓣白色,阔卵形;花柱基平扁,边缘波状。果实椭圆形,长5-10mm,宽3-5mm,果棱均突起,厚翅状,侧棱比果体狭,油管较多,连成环状。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内蒙古及新疆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林下、沟边的草丛或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