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黄疸,热淋,石淋,风湿痹痛,咳喘,痔血,指头疔,毒蛇咬伤。
天蓝(《江苏州府志》),黑荚苜蓿、杂花苜蓿(《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清酒缸、野花生、地梭罗(《贵州草药》),丫雀扭、三三光(江西《草药手册》),接筋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植物名实图考》
为豆科植物天蓝苜蓿的全草。
各地均有生长。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高30~60厘米,伏卧或斜上,有毛或无毛。羽状3小叶;小叶倒卵形或广椭圆形,长0.7~2厘米,先端钝圆,微缺,基部宽楔形,上部具细齿,两面有白柔毛;托叶斜卵形,长5~12毫米。花10~15朵密集成头状花序,腋生;花梗长1~3厘米,具腺毛;花蝶形,萼简短,萼齿长;花冠黄色,长1.5~2毫米;雄蕊9与l;花柱针形。荚果弯呈肾形,长约2毫米,无刺,后变黑色,有纵纹,含种子1粒。种子黄褐色。
全草含雌激素样成分。种子含皂甙、半乳糖配甘露聚糖。荚含油O.8%、硬蛋白类15.66%,纤维素24.63%、灰分8.05%、可溶性碳水化物40.21%。
《贵州草药》:"甘涩,平。"
清热利湿,舒筋活络,止咳。治黄疸型肝炎,坐骨神经痛,风湿筋骨疼痛,喘咳,痔血。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损伤。"
②《贵州草药》:"清热利湿,凉血,止喘。"
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活络,清热利尿。"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①治黄疸型肝炎:接筋草五钱,狗屎花根一两。水煎服。
②治坐骨神经痛,风湿筋骨,劳伤疼痛:接筋草三至五钱。水煎服。
③治白血病:接筋草五钱。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喘咳:野花生一两,煨水煮鸡蛋食。
⑤治痔血或大肠出血:野花生一两。煮甜酒水服。
⑥治黄痘:野花生二两。煨水服。(④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⑦治蛇头疔:天蓝苜蓿加盐卤捣烂包敷,每日换1~2次。(江西《草药手册》)
⑧治螟蚣、黄蜂、蛇咬伤:天蓝苜蓿捣烂外敷。(江西《草药手册》)
天蓝、黄花马豆草、金花菜、野花生、清酒缸、地梭罗、三三光、接筋草、小黄花草、雀扭。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天蓝苜蓿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dicago lupulina L.[M.parviflora Gilib.]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全草,鲜用或切碎晒干。
生态环境:多生于海拔400-1400m的荒山路边干燥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等地。
天蓝苜蓿 一年生草本,高20-60cm。植株分枝多,伏卧或斜上,被疏毛。叶互生,三出复叶;小叶柄长3-7mm,有毛;托叶斜卵形,长5-12mm,宽2-7mm,有柔毛;叶片宽倒卵形或近圆形,长5-15mm,宽4-10mm,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基部定楔形,边缘上部具细锯齿,侧脉略平行,两面均被白色柔毛。花腋生,密集成头状花序,有花10-15朵;花萼钟形,有柔毛,萼筒短,萼齿5,较长;花冠黄色,雄蕊10,二体,花丝丝状;子房具短柄,柱头弯斜成钩状。荚果弯略成肾形,成熟时黑色,表面具不规则的纵纹,无刺,有疏毛。种子1颗,肾圆形,黄褐色。花期5-6月,果期7月。
性状鉴别 全草长20-60cm,被疏毛。三出复叶互生,具长柄;完整小叶宽倒卵形或菱形,长、宽均为1-2cm,叶端钝圆,微凹,叶基宽楔形,边缘上部具锯齿,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小叶柄短;托叶斜卵形,有柔毛。10-15朵花密集成头状花序;花萼钟状,花冠蝶形,黄棕色。荚果先端内曲稍呈肾形,黑色,具网纹,有疏柔毛。种子1粒,黄褐色。气微,味淡。
全草含雌激素样成分(estrogenic substa-nce)。种子含皂甙(saponin),半乳糖(galactose)。根和花中含有多种皂甙,如苜蓿酸葡萄糖甙(medicagenic acid glucosides)水解得到苜蓿酸(medicagenic acid),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和人豆皂醇(soyasapogenols)B、C、D、E、F等。随后又从根中分得4种三萜皂甙,即大豆皂甙(soyasaponin),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ini-3-O-β-D-glucopyranoside),苜蓿酸-3-O-β-D-吡喃葡萄糖甙(medicagenic acid-3-O-β-D-glucopyranoside)和苜蓿酸-3,28-双吡喃葡萄糖甙[medicagenicacid-3,28-di(O-β-D-glucopyranoside)]。花中尚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西伯利亚落叶松黄酮(laricitrin)和它的5’-O-β-D-葡萄糖甙(laricitrin-5'-O-β-D-glucoside),3,5’-O-β-D-二葡萄糖甙(laricitrin-3,5”-O-β-D-diglucoside),3,7,5’-O-β-D-三葡萄糖甙(laricitrin-3,7,5’O-β-D-triglucoside),山柰酚的葡萄糖甙,槲皮素(quercetin)和杨梅树皮素-3-O-糖甙(myricetin-3-O-glucoside)。地上部分含胡萝卜素(carotene),维生素(vitamin)C,维生素B1,维生素B2,吡哆醇(pyridoxine),泛酸(pantothenic acid)和烟酸(nicotinic acid)。
肺;肝;胆;肾经
甘;苦;微涩;性凉;小毒
清热利湿;舒筋活络;止咳平喘;凉血解毒。主湿热黄疸;热淋;石湿热黄疸;热淋;石淋;风湿痹痛;咳喘;痔血;指头疔;毒蛇咬伤
内服:煎汤,9-30g。外用:适量,捣敷。
1.《植物名实图考》:治损伤。
2.《贵州草药》:清热利湿,凉血,止喘。
3.《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活络,清热利尿。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老蜗生
清热利湿,舒筋活络,止咳平喘,凉血解毒。
湿热黄疸,热淋,石淋,风湿痹痛,咳喘,痔血,指头疔,毒蛇咬伤。
内服:煎汤,9-30g。外用:适量,捣敷。
凝血作用。
1、《贵州草药》:“清热利湿,凉血,止喘。治喘咳,痔血或大肠出血,黄疸。”
2、《湖南药物志》:“凉血解毒。用于夜盲,白血病,热证喘咳,指疔,黄蜂咬伤。”
3、《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骨痛,腰肌劳损。外用治蛇咬伤。”
1、治风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天蓝苜蓿全草15-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治指疔:天蓝苜蓿全草加盐、醋适量,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3、治毒蛇咬伤:天蓝苜蓿、苦参各15g。捣烂外敷。(《河北中草药》)
长白山区同属植物尚有苜蓿其根可入药,中医认为有开胃、利尿排石之功效。
夏季采挖全草,鲜用或切碎晒干。
全草长20-60cm,被疏毛。三出复叶互生,具长柄;完整小叶宽倒卵形或菱形,长、宽均为1-2cm,叶端钝圆,微凹,叶基宽楔形,边缘上部具锯齿,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小叶柄短;托叶斜卵形,有柔毛。10-15朵花密集成头状花序;花萼钟状,花冠蝶形,黄棕色。荚果先端内曲稍呈肾形,黑色,具网纹,有疏柔毛。种子1粒,黄褐色。气微,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