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簕,中药名。为爵床科植物老鼠簕AcanthusilicifoliusL.的根或枝叶。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利湿之功效。常用于痄腮,瘰疬,肝脾肿大,胃痛,腰肌劳损,痰热咳喘,黄疸,白浊。
痄腮,瘰疬,肝脾肿大,胃痛,腰肌劳损,痰热咳喘,黄疸,白浊。
木老鼠簕、水老鼠簕、茛芀花
爵床科老鼠簕属植物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 L.,以全株或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微咸,凉。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咳平喘。用于淋巴结肿大,急、慢性肝炎,肝脾肿大,胃痛,咳嗽,哮喘。
1~2两。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老鼠簕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利湿。
痄腮,瘰疬,肝脾肿大,胃痛,腰肌劳损,痰热咳喘,黄疸,白浊。
内服:煎汤,30-60g;或炖肉。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脾胃虚寒者慎服。
抗利什曼原虫作用。
1、治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老鼠簕)根30-60g。炖猪骨服。或煅存性研粉,调生油外搽。(《广西本草选编》)
2、治肝炎(有黄及无黄):老鼠簕全草60g,田基黄9g,独角莲12g,川破石9g,毛老虎(山白芷)60g。水煎服。(《新会草药》)
同属植物小花老鼠簕与老鼠簕非常相似,且两者常同地生长,故极易混淆,主要区别是小花老鼠簕的叶顶端近截平;花较小,无小苞片。
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放于干燥处,防潮。
本品药材多为段状,根茎有纵皱纹。老根(较粗),茎较硬,不易折断,木质部厚,中空。嫩根表面红棕色,皮层海绵状,长2-4cm,直径0.5-1.5cm。茎表面黄褐色,有明显的点状皮孔(类白色),见纵向的深槽,质轻,易折断,断面木质部薄。叶卷缩,易回潮,叶展开呈长椭圆形或披针状长圆形,长5.5-14cm,宽1.5-5cm,先端尖或平截,边缘波状浅裂,羽状分裂;裂片有刺。气微、味微咸,性凉。
爵床科植物老鼠簕。
直立灌木,高达2米。茎粗壮,径达9毫米,圆柱状,上部有分枝,无毛。托叶成刺状,叶柄长3-6毫米;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6-14厘米,宽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4-5羽状浅裂,近革质,两面无毛,主脉在上面凹下,主侧脉在背面明显凸起,侧脉每侧4-5,自裂片顶端突出为尖锐硬刺。穗状花序顶生;苞片对生,宽卵形,长7-8毫米,无刺,早落;小苞片卵形,长约5毫米,革质;花萼裂片4,外方的1对宽卵形,长10-13毫米,顶端微缺,边缘质薄,有时成皱波状,具缘毛,内方的1对卵形,长约10毫米,全缘。花冠白色,长3-4厘米,花冠管长约6毫米,上唇退化,下唇倒卵形,长约3厘米,薄革质,顶端3裂,外面被柔毛,内面上部两侧各有1条3-4毫米宽的被毛带;雄蕊4,近等长,花药1室,纵裂,裂缝两侧各有1列髯毛,花丝粗厚,长1.5厘米,最宽处约2毫米,近软骨质;子房顶部软骨质,花柱有纵纹,长2.2厘米;柱头2裂。蒴果椭圆形,长2.5-3厘米,有种子4颗。种子扁平,圆肾形,淡黄色。
产海南、广东、福建。
生于中国南部海岸及潮汐能至的滨海地带,为红树林重要组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