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香根

鱼香根,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圆叶留兰香Mentharotundifolia(L.)Huds.的根。分布于江西、四川、贵州。具有理气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脘胁胀痛,疝气,红白痢疾。
别名 -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凉。归肝、大肠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理气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 脘胁胀痛,疝气,红白痢疾。
鱼香根
  • 鱼香根
  • 鱼香根
鱼香根

《中药大辞典》:鱼香根

拼音注音
Yú Xiānɡ Gēn
出处

《分类草药性》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圆叶薄荷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鱼香草"条。

功能主治

治一切气痛,阴寒,红白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鱼香根

拼音注音
Yú Xiānɡ Gēn
英文名
Root of Apple Mint
出处

出自《分类草药性》。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圆叶留兰香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ntha rotundifolia (L.)Huds.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除去泥土,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芳香性草本,高60-100cm。茎钝四棱形,上部多分枝,疏被柔毛。叶对生;叶柄短或近于无柄;叶卵形、卵圆形、圆形或长圆状,长2-6cm,宽1.5-3.5cm,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上面绿色,表面皱曲,下面淡绿色,均被柔毛。轮伞花序在茎及分要支顶端密集成圆柱形穗状花序,顶端弯曲呈镰刀形,长4-7cm,下部的花轮常疏离;小苞片披针状线形,长3-5mm;花萼钟表,长2-2.4mm,萼齿5,长0.7-0.8mm,具10肋脉;花冠白色,筒状钟形,长4-5mm,花冠外被柔毛,冠筒内无毛;雄蕊4,长约4mm,花药2室,紫色;花柱超出雄蕊,先端相等2浅裂。小坚果卵形,长0.7-0.8mm,宽0.5-0.6mm,棕黑色,无毛。花期8-9月,果期9-11月。

性味

味辛;性凉

功能主治

理气止痛;清热解毒。主脘胁胀痛;疝气;红白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

治一切气痛,阴寒,红白痢疾。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鱼香根

功效作用

功能
理气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
脘胁胀痛,疝气,红白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相关论述
《分类草药性》:“治一切气痛,阴寒,红白痢疾。”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挖根,除去泥土,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唇形科植物圆叶留兰香。
形态特征
多年生芳香性草本,高60-100cm。茎钝四棱形,上部多分枝,疏被柔毛。叶对生;叶柄短或近于无柄;叶卵形、卵圆形、圆形或长圆状,长2-6cm,宽1.5-3.5cm,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上面绿色,表面皱曲,下面淡绿色,均被柔毛。轮伞花序在茎及分枝顶端密集成圆柱形穗状花序,顶端弯曲呈镰刀形,长4-7cm,下部的花轮常疏离;小苞片披针状线形,长3-5mm;花萼钟形,长2-2.4mm,萼齿5,长0.7-0.8mm,具10肋脉;花冠白色,筒状钟形,长4-5mm,花冠外被柔毛,冠筒内无毛;雄蕊4,长约4mm,花药2室,紫色;花柱超出雄蕊,先端相等2浅裂。小坚果卵形,长0.7-0.8mm,宽0.5-0.6mm,棕黑色,无毛。花期8-9月,果期9-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西、四川、贵州。亦有栽培者。
生长环境
野生于山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