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茎丹参

走茎丹参,中药材名。为唇形科植物佛光草Salvia substolonifera Stib.的全草。具有清肺化痰,调经,止血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痰多气喘,吐血,劳伤咳嗽,肾虚腰酸,小便频数,带下,月经过多,或淋漓不断。
别名 乌痧草、湖广草、盐咳药、蔓茎鼠尾
药味 味微苦
药性
归经 味微苦,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肺化痰,调经,止血。
主治

肺热咳嗽,痰多气喘,吐血,劳伤咳嗽,肾虚腰酸,小便频数,带下,月经过多,或淋漓不断。

走茎丹参
  • 走茎丹参
  • 走茎丹参
走茎丹参
拼音注音
Zǒu Jīnɡ Dān Shēn
别名

乌痧草(《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

《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湖广草全草。夏、秋采全草,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向阳处。分布广西、四川、湖南、浙江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茎匍匐,基部丛生3~4枝,四方形,略被绒毛。单叶对生,有时为3小叶的复叶;叶片椭圆形,长1.3~2厘米,边缘具小圆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叶柄及叶脉被有白色绒毛;基生叶柄长。总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端叶腋;萼片4,联合成筒状,先端钝尖;花冠唇形,上唇2浅裂,下唇3裂;雄蕊2;子房上位,2心皮合生。小坚果4,椭圆形,略呈三棱形,包于宿萼内。花期3~4月。

性味

《四川常用中草药》:"微苦,平。"

功能主治

①《广西药植名录》:"治痧症,蜘蛛疮。"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清肺热,止吐血。治风热咳嗽,痰多气喘及吐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走茎丹参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化痰,调经,止血。
主治

肺热咳嗽,痰多气喘,吐血,劳伤咳嗽,肾虚腰酸,小便频数,带下,月经过多,或淋漓不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炖肉服。外用:鲜品捣敷。
药理作用
镇咳、平喘、祛痰作用:湖广草煎剂8mg/ml、17mg/ml对组胺所致离体豚鼠气管收缩均有松弛作用。煎剂10g/kg给小鼠腹腔注射,对氨雾法咳嗽有显著镇咳作用,口服无效。煎剂20g/kg灌胃,未见大鼠呼吸道分泌液有显著变化。
相关论述

1、《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清热止咳。治风热咳嗽,疗痰多气喘,止吐血。”

2、《贵州草药》:“祛痰止咳,凉血解毒。治劳伤咳嗽及喘咳,吐血,蛇头疗。”

3、《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利湿,平喘止咳,调经止血。主治风湿咳嗽,痰多气喘,吐血,白带,小便频数,腰痛,月经过多。”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肾虚腰酸,带下:蔓茎鼠尾草、扶芳藤、菜头肾、龙芽草、野荞麦各15-30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慢性输卵管炎急性发作:鲜湖广草30g。与鸡蛋、红枣同煮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蛇头疔:盐咳药、蛇泡草、虎山叶各等量。捣绒敷患处。(《贵州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采全草,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唇形科植物佛光草。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0-40cm。须根丛生。茎被短柔毛或微柔毛。基生叶大多为单叶,茎生叶为单叶或三出叶,单叶卵圆形,小叶卵圆形,顶生的较大。轮伞花序2-8花,疏离,组成顶生及腋生假总状花序;苞片卵圆形;花萼钟形,外被微柔毛及腺点,上唇全缘,下唇具2齿,齿卵状三角形;花冠淡红色或淡紫色,上唇直伸,下唇3裂;花丝长约1mm,药隔短小,弧形,上下臂等长。小坚果卵圆形,淡褐色。花期3-5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南、四川、贵州。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950m的林边、沟边、石隙等潮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