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莲,中药名。为鸭跖草科植物竹叶花PolliajaponicaThunb.的根茎和全草。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利尿,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小便黄赤,热淋,疔痈疖肿,蛇虫咬伤。
用于小便黄赤,热淋,疔痈疖肿,蛇虫咬伤。
地藕
鸭跖草科杜若属植物杜若Pollia japonica Thunb.,以全草和根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辛,微温。
理气止痛,疏风消肿。用于胸胁气痛,胃痛,腰痛,头肿痛,流泪;外用治毒蛇咬伤。
2~4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地藕(《湖南药物志》)。
《湖南药物志》
为鸭跖草科植物竹叶花的根茎或全草。
生于山谷林缘阴湿地。分布江西、湖南、四川等地。
竹叶花,又名:杜若。
多年生草本。地下茎横走,白色,节上生多数须根。茎直立,连花序高30~80厘米。叶互生,长椭圆形至广倒披针形,长20~30厘米,宽3~6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渐成短鞘抱茎,全缘,草质,上面粗糙,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散生细毛。圆锥花序顶生,有白色细毛,花梗轮生,通常有3~6轮;苞片狭卵形,膜质;花白色;花被6,外3片肥厚,内3片倒卵形,薄质;雄蕊6,花丝长,无毛;雌蕊子房3室,各室有少数胚珠。果实球形,稍肉质不开裂,成熟时蓝色,光亮而脆。花期夏季。
根茎:补肾。治腰痛,跌打损伤。全草:解毒消肿。
①《峨嵋药植》:"根茎:治跌打损伤,将根浸酒,半月后饮之。"
②《湖南药物志》:"根茎:养肾,益阴。"
内服:煎汤,1~3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①治腰痛:竹叶莲根茎三钱,煮猪肉食。(《湖南药物志》)
②治虫、蛇咬伤:竹叶莲全草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地藕、水芭蕉、竹叶菜、莲花姜、山竹壳菜、石竹、包谷七
出自《湖南药物志》
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竹叶花的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lia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山沟林边阴湿处及溪边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竹叶花,多年生草本。高30-90cm。有香气。根茎细长横生,白色。茎较粗壮,节明显,被短柔气,不分枝。叶互生;叶柄成鞘状抱茎;叶片长椭圆形,长20-30cm,宽3-7cm,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成鞘,全缘,上面粗糙,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散生细毛。聚伞花序组成顶生圆锥花序,窄长如总状,花序梗长15-30cm;总苞片卵状披针形,膜质;花梗长约5mm;萼片3,圆形,肥厚,长约5mm;花白色,3瓣,倒卵形,长约3mm,质薄;雄蕊6;子房3室。果实球形,浆果状,蓝黑色,径约5mm,光亮,干时不裂。种子数颗,五面体形。花期5-6月。
微苦;凉
清热利尿;解毒消肿。主小便黄赤;热淋;疔痈疖肿;蛇虫咬伤
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捣敷。
1.《峨嵋药植》:根茎:治跌打损伤。将根浸酒,半月后饮之。
2.《湖南药物志》:根茎:养肾,益阴。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竹叶莲
清热利尿,解毒消肿。
用于小便黄赤,热淋,疔痈疖肿,蛇虫咬伤。
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捣敷。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福建药物志》:“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淋病、痈、疔、疖。”
1、治小便赤黄:竹叶莲全草6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2、治虫蛇咬伤:竹叶莲全草捣烂敷患处。
3、治腰痛:竹叶莲根9g。煮猪肉吃。(2-3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鸭跖草科杜若属竹叶花。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而横走。茎直立或上升,粗壮,不分枝,高30-80厘米,被短柔毛。叶鞘无毛;叶无柄或叶基渐狭,而延成带翅的柄;叶片长椭圆形,长10-30厘米,宽3-7厘米,基部楔形,顶端长渐尖,近无毛,上面粗糙。蝎尾状聚伞花序长2-4厘米,常多个成轮排列,形成数个疏离的轮,也有不成轮的,一般地集成圆锥花序,花序总梗长15-30厘米,花序远远地伸出叶子,各级花序轴和花梗被相当密的钩状毛;总苞片披针形,花梗长约5毫米;萼片3枚,长约5毫米,无毛,宿存;花瓣白色,倒卵状匙形,长约3毫米;雄蕊6枚全育,近相等,或有时3枚略小些,偶有1-2枚不育的。果球状,果皮黑色,直径约5毫米,每室有种子数颗。种子灰色带紫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生于山沟林边阴湿处及溪边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