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一炷香

紫花一炷香,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黑刺蕊草PogostemonnigrescensDunn的全草。分布于云南南部。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口疮,脘腹胀痛。
别名 -
药味 味辛、微苦
药性
归经 味辛、微苦,性凉。归肺、肝、胃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解毒,理气止痛。
主治 风热感冒,口疮,脘腹胀痛。
紫花一炷香
  • 紫花一炷香
  • 紫花一炷香
紫花一炷香
拼音注音
Zǐ Huā Yí Zhù Xiānɡ
别名

臭野芝麻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黑刺蕊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gostemon nigrescens Dunn[P.fraternus Miq.var.nigrescens(Dunn)Kudo]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2600m的山坡、路旁、灌丛及林中,干淡或湿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

原形态

黑刺蕊草,草本植物,高30-70cm。茎直立,四棱形,密被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5-2cm,密被短柔毛;叶片卵圆形,长2.5-6cm,宽1.5-3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或圆形,边缘具重锯齿,上面密被平贴的短柔毛,下面被短柔毛、沿脉上较密,具腺点。轮伞花序多花,组成连续或稍间断的假穗状花序,顶生,长6-11cm;小苞片形,被较硬的缘毛;花萼筒状钟形,长3-3.5mm,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内面喉部有白色硬毛环,萼齿5,钻形,近等长,边缘被细刚毛;花冠淡紫或紫色,稍长于花萼,上唇3裂,下唇全缘,裂片近相等,外被髯毛;雄蕊4,外伸,花丝中部被髯毛;子房4裂,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柱头2深裂;花盘杯状。小坚果近圆形,腹面具棱。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性味

味辛;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理气止痛。主风热感冒;口疮;脘腹胀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或含漱;或鲜品生嚼。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紫花一炷香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理气止痛。
主治
风热感冒,口疮,脘腹胀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或含漱;或鲜品生嚼。
相关论述
《元江哈尼族药》:“清热解毒,理气止痛。治风热感冒,口腔糜烂,脘腹胀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热感冒,口腔糜烂:臭野芝麻30g。水煎服或含漱。(《元江哈尼族药》)

2、治脘腹胀痛:臭野芝麻60g。水煎服。或取适量,生嚼咽下。(《元江哈尼族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唇形科植物黑刺蕊草。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茎高30-70厘米,少分枝,钝四稜形,密被短柔毛。叶卵圆形,长2.5-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或圆形,边缘具重圆齿,草质,干时变黑色或带褐色,上面密被贴生的短柔毛,下面被短柔毛但沿脉上较密,具腺点,侧脉3对,与中脉在两面近平坦,明显或不明显;叶柄长0.5-2厘米,密被短柔毛。轮伞花序多花,组成下部1-2节稍间断上部稠密的穗状花序,穗状花序顶生,通常长6-11厘米;稀有达19厘米,干时黑色或黑褐色;花梗长1-2毫米,与序轴密被灰白色开展的短柔毛;小苞片钻形,被较硬的缘毛。花萼管状钟形,长3-3.5毫米,密被灰白短柔毛,内面喉部有一密而白色的硬毛环,萼齿5,近等长,钻形,边缘被细刚毛。花冠淡紫或紫色,稍伸出花萼,长4-4.5毫米,裂片近相等,外被髯毛。雄蕊4,外伸,花丝被串珠状髯毛。花盘杯状。花柱先端2浅裂。小坚果近圆形,腹面具稜。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云南南部。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100-2600m的山坡、路旁、灌丛及林中,干燥或湿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