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䶉子油

竹䶉子油,中药名。为竹鼠科动物竹鼠RhizomyssinesisGray的脂肪油。分布于陕西、甘肃、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解毒排脓,生肌止痛之功效。用于无名肿毒,烫火伤,冻疮。
别名 -
药味 味甘、淡
药性
归经 味甘、淡,性平,归肺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解毒排脓,生肌止痛。
主治 用于无名肿毒,烫火伤,冻疮。
竹䶉子油
  • 竹䶉子油
  • 竹䶉子油
竹䶉子油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排脓,生肌止痛。
主治
用于无名肿毒,烫火伤,冻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敷。
相关论述

《常见药用动物》:“有生肌止痛,解毒的功能。治烫火伤,冻伤,疮毒等。”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烫火伤:竹?油涂敷患处。(《中国动物药》)

2、治痈肿疮毒:竹?油涂患处,日换2次。(《常见药用动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末冬初捕捉后,杀死,取脂肪炼油。

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
竹鼠科竹鼠属竹鼠。
形态特征
体形粗壮,呈圆筒形。成兽体长一般小于38cm,尾长6-7cm,体重500-800g。头部钝圆,吻较大,眼小,耳隐于毛内。四肢短粗,爪强而锐利。尾上下均被有稀毛。成兽背部及两侧棕灰色并具光泽,毛基灰色,无白尖的针毛。吻侧毛色较浅。体腹面毛较稀,色浅。幼兽毛色较深,周身均为黑灰色。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甘肃、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