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散木

油散木,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大参Macropanaxdispermus(Blume)Kuntze的根。分布于云南、贵州等地。具有健脾理气,舒筋活络之功效。常用于小儿疳积,筋骨疼痛。
别名 -
药味 味甘、微辛
药性
归经 味甘、微辛,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健脾理气,舒筋活络。
主治 小儿疳积,筋骨疼痛。
油散木
  • 油散木
  • 油散木
油散木
别名

大参

来源

五加科油散木Macropanax dispermus (Blume) O. Ktunze,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

贵州。

性味

甘、微辛,平。

功能主治

健脾理气,舒筋活络。主治小儿疳积,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1~2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油散木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理气,舒筋活络。
主治
小儿疳积,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30-60g。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小儿疳积:油散木一两,炖猪肉吃。(《贵州草药》)

2、治劳伤筋骨痛:油散木一至二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采集。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五加科植物大参。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12米,胸径达45厘米。叶有小叶5,稀7;叶柄长8-15厘米,无毛;小叶片纸质,长圆形或椭圆形至披针形,长8-22厘米,宽3-9厘米,先端尾尖或渐尖,基部圆形至楔形,两面均无毛,边缘疏生细齿或锯齿,侧脉6-8对,两面明显,网脉上面明显,下面不明显;小叶柄长1-5厘米。圆锥花序大,长达30-60厘米;顶生,主轴和分枝密生锈色星状绒毛;分枝平展,长5-10厘米;伞形花序直径约1.5厘米,有花约10朵;总花梗长1-2厘米,密生锈色星状绒毛;苞片早落;花梗长4-7毫米,密生锈色星状绒毛;萼无毛,长约1毫米,边缘有5个三角形尖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1.5毫米;雄蕊5,花丝长约2毫米;子房2室;花盘隆起,半球形;花柱合生成柱状。果实卵球形,稍有棱,长约5毫米,花盘大,圆锥形;宿存花柱长约2毫米。花期8-9月,果期次年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云南、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2300m山谷混交林或密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