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爪枫

鹰爪枫,中药名。为木通科植物鹰爪枫HolboelliacoriaceaDiels的根。分布于陕西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别名 -
药味 味微苦
药性
归经 味微苦,性寒。归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 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鹰爪枫
  • 鹰爪枫
  • 鹰爪枫
  • 鹰爪枫
  • 鹰爪枫
  • 鹰爪枫
鹰爪枫

《全国中草药汇编》:鹰爪枫

来源

木通科鹰爪枫Holboellia coriacea Diels,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

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贵州。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主治风湿筋骨痛。

用法用量

根0.5~1两,水煎冲黄酒1两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鹰爪枫

拼音注音
Yīnɡ Zhǎo Fēnɡ
别名

破骨风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通科植物鹰爪枫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lboellia coriacea Diel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泥土,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湿润的灌木丛中、路边、溪谷两旁及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原形态

鹰爪枫 常绿木质藤本,长2-5m。幼枝细柔,紫色,无毛。叶为掌状三出复叶;营养枝下部常为单叶,具3-8cm长的粗柄,互生或簇生在短枝端上;小叶厚革质,椭圆形至矩圆状倒卵形,长5-13cm,宽3-7.5cm,先端尖锐,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有光泽,两面光滑无毛;上面中脉凹入,下面明显凸出,小叶柄长1.5-3.5cm,基部有关节。伞房花序腋生,有短梗或近于无梗,花单性,雌雄同株;花梗长2-4cm;萼片长椭圆形,长约1cm,先端钝圆;雄花白色,雄蕊6,离生,花丝与花药近等长;雌花紫色,具细小的退化雄蕊,心皮3,长椭圆形。浆果椭圆形,肉质多汁,长4-6cm,紫红色;种子多数,黑色,扁圆形。花期4-5月,果期6-9月。

归经

肝经

性味

微苦;寒

注意

孕妇慎服。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或研末。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鹰爪枫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
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或研末。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活血。”

2、《浙江药用植物志》:“治风湿痹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风湿疼痛:鹰爪枫根15-30g,水煎服。(《土家族药物志》)
附注
五月藤,花长1.5cm,小叶通常3-7cm,下面绿色,易与鹰爪枫区别:分布于云南和贵州。神农架地区名七叶藤,药实藤,其果可食,入药可治妇科病,有破血功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泥土,切段,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木通科植物鹰爪枫。
形态特征
鹰爪枫,又名大叶青藤、山爪藤。常绿木质藤本。茎皮褐色。掌状复叶有小叶3片;叶柄长3.5-10厘米;小叶厚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较少为披针形或长圆形,顶小叶有时倒卵形,长(2)6-10(15)厘米,宽(1)4-5(8)厘米,先端渐尖或微凹而有小尖头,基部圆或楔形,边缘略背卷,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绿色;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基部三出脉,侧脉每边4条,与网脉在嫩叶时两面凸起,叶成长时脉在上面稍下陷或两面不明显;小叶柄长5-30毫米。花雌雄同株,白绿色或紫色,组成短的伞房式总状花序;总花梗短或近于无梗,数至多个簇生于叶腋。雄花:花梗长约2厘米;萼片长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4毫米;顶端钝,内轮的较狭;花瓣极小,近圆形,直径不及1毫米;雄蕊长6-7.5毫米,药隔突出于药室之上成极短的凸头,退化心皮锥尖,长约1.5毫米。雌花:花梗稍粗,长3.5-5厘米;萼片紫色,与雄花的近似但稍大,外轮的长约12毫米,宽7-8毫米;退化雄蕊极小,无花丝;心皮卵状棒形,长约9毫米。果长圆状柱形,长5-6厘米;直径约3厘米,熟时紫色,干后黑色,外面密布小疣点;种子椭圆形,略扁平,长约8毫米,宽5-6毫米,种皮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生长环境
生于湿润的灌木丛中、路边、溪谷两旁及林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