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子草

蝇子草,中药名。为石竹科绳子草属植物蝇子草SilenefortuneiVis.的干燥带根全草。分布于中国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功效。主治痢疾,肠炎,热淋,带下,咽喉肿痛,劳伤发热,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别名 山苞米,人头发,七厘丹,芦莲,梨卢,旱葱,丰芦,毒药草,葱苒,葱葵,葱白藜芦,公苒,蕙葵,山白菜,药蝇子草,鹿葱,山棕榈,山葱,憨葱,葱菼
药味 苦,辛
药性 有毒,寒
归经 胃经,肺经,肝经
分类 涌吐药
产地 -
功能 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主治

痢疾,肠炎,热淋,带下,咽喉肿痛,劳伤发热,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蝇子草
  • 蝇子草
  • 蝇子草
  • 蝇子草
  • 蝇子草
  • 蝇子草
  • 蝇子草
  • 蝇子草
蝇子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蝇子草

拼音注音
Yínɡ Zi Cǎo
别名

银柴胡[陕西]、土桔梗[陕西眉县]、脱力草、粘蝇草、野蚊子草

来源

石竹科麦瓶草属植物蝇子草Silene fortunei Vis.,以全草入药。秋季采集,洗净晒干。

性味

辛、涩,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痢疾,肠炎;外用治蝮蛇咬伤,扭挫伤,关节肌肉酸痛。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浸酒搽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蝇子草

拼音注音
Yínɡ Zi Cǎo
别名

鹤草、洒线花、沙参、野蚊子草、脱力草、粘蝇花、苍蝇花、粘蝇草、土桔梗、银柴胡、蚊子草、白接骨丹、水白参、白花壶瓶、小叶鲤鱼胆、瞿麦沙参、八月白、白花瞿麦、小仙桃草、白葫芦、蛇王草、消浮参、白花石竹、瘰疬根、本瞿麦、旧麦

出处

本品首载于《植物名实图考》隰草类,以"鹤草"为名,云:"江西平野多有之。一名洒线花,或即呼为沙参。长根细白,叶似枸杞而小,秋开五瓣长白花,下作细筒,瓣梢有齿如剪。"文中所述及附图,与石竹科绳子草一致。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蝇子草的干燥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lene fortunei Vi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及杂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圆柱形,粗而长,有少数细长侧根;根状茎短,直立,节上生出地上茎。茎单生或簇生,基部稍带本质,中部以上多分枝。具柔毛或近于无毛,节膨大。单叶对生,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2-3.5cm,宽3-8mm,先端尖,基部窄缩成短柄,全缘,光滑无毛。花两性;3-10朵成短聚伞花序,或因小聚伞的侧花不发育而呈总状;花梗长,上部有粘液;萼长管形,光滑,脉多条,常带紫红色,先端5裂;花瓣5,粉红色或白色,基部成爪,瓣片2裂,每裂片更细裂成窄条,喉部有2小鳞片;雄蕊10;子房上位,花柱3枚。蒴果长圆形,上部略膨大而下部狭小,呈棍棒状,成熟时先端6齿裂。种子有瘤状突起。花期7-9月,果期9-10月。

栽培

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地均可栽培。种子繁殖,春季4-5月播种,条播,行距0.3m,开浅沟匀撒种子于沟内,覆土0.5cm。生长期中应注意除草、松土,发现红蜘蛛为害可用石硫合剂喷杀。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长50-100cm。根圆锥形或圆柱形,平直或扭曲,长10-20cm,宽1-2cm;表面浅黄色,具纵纹,纵纹上布有稍突起的横纹;质坚硬,折断面坚实致密,较平坦,茎基部稍带木质,具粗糙短毛,中部以上多分枝,有柔毛或近于无毛。叶对生;完整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2-3.5cm,宽2-6mm,先端尖锐,基部狭窄成短柄。聚伞花序顶生,花粉红色或白色。蒴果棍棒状。种子赤黄色,有瘤状突起。气微,根味微甘,后涩。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10数列木栓细胞。韧皮部较狭窄。木质部占根直径的大部分;导管不规则散在,有木纤维群,纵切面观纤维末端狭尖或呈叉状。韧皮部及木射线细胞中有稀疏散在的草酸钙簇晶。

化学成分

根和叶含氨基酸。

归经

大肠;膀胱经

性味

辛;涩;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主痢疾;肠炎;热淋;带下;咽喉肿痛;劳伤发热;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蝇子草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主治

痢疾,肠炎,热淋,带下,咽喉肿痛,劳伤发热,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

相关论述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痢疾、肠炎,野蚊子草30g,加糖30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尿路感染,野蚊子草30~60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3、治白带,野蚊子草30g,水煎服;或野蚊子草、金灯藤、金樱子、白毛藤各30g,白槿花12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4、治全身浮肿,野蚊子草根30g,装入洗净去肠杂的母鸡肚内,用麻线扎好,放瓦罐内,加水煨至鸡肉烂时,去药渣。食肉饮汤(勿放盐);或用猪瘦肉500g,同煨亦可。(《安徽中草药》)5、治虚劳发热,蝇子草、青蒿、鳖甲各9g,地骨皮15g,胡黄连6g。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6、治小儿疳热,蝇子草、连翘、黄芩、桅子各6g,党参9g。水煎服。(《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全草长50-100cm。根圆锥形或圆柱形,平直或扭曲,长10-20cm,宽1-2cm;表面浅黄色,具纵纹,纵纹上布有稍突起的横纹;质坚硬,折断面坚实致密,较平坦,茎基部稍带木质,具粗糙短毛,中部以上多分枝,有柔毛或近于无毛。叶对生;完整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2-3.5cm,宽2-6mm,先端尖锐,基部狭窄成短柄。聚伞花序顶生,花粉红色或白色。蒴果棍棒状。种子赤黄色,有瘤状突起。气微,根味微甘,后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石竹科绳子草属植物蝇子草。

形态特征

蝇子草,别名鹤草,为多年生草本,高50~80(~100)厘米。根粗壮,木质化。茎丛生,直立,多分枝,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分泌粘液。基生叶叶片倒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8厘米,宽7~12(~15)毫米,基部渐狭,下延成柄状,顶端急尖,两面无毛或早期被微柔毛,边缘具缘毛,中脉明显。聚伞状圆锥花序,小聚伞花序对生,具1~3花,有粘质,花梗细,长3~12(~15)毫米;苞片线形,长5~10毫米,被微柔毛;花萼长筒状,长(22~)25(~30)毫米,直径约3毫米,无毛,基部截形,果期上部微膨大呈筒状棒形,长25~30毫米,纵脉紫色,萼齿三角状卵形,长1.5~2毫米,顶端圆钝,边缘膜质,具短缘毛;雌雄蕊柄无毛,果期长10~15(~17)毫米;花瓣淡红色,爪微露出花萼,倒披针形,长10~15毫米,无毛,瓣片平展,轮廓楔状倒卵形,长约15毫米,2裂达瓣片的1/2或更深,裂片呈撕裂状条裂副花冠片小,舌状;雄蕊微外露,花丝无毛;花柱微外露。蒴果长圆形,长12~15毫米,直径约4毫米,比宿存萼短或近等长;种子圆肾形,微侧扁,深褐色,长约1毫米。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国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道地产区

中国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以南。

生长环境

生于平原或低山草坡或灌丛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