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槟榔

枣槟榔,中药名。为棕榈科槟榔属植物槟榔ArecacatechuL.的未成熟的果实。分布于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具有消食,醒酒,宽胸腹,止呕恶之功效。用于胸膈闷滞,呕吐。
别名 枣儿槟榔、槟榔干、枣儿槟、壳槟榔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微涩,性平,归肺,脾,胃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消食,醒酒,宽胸腹,止呕恶。
主治 用于胸膈闷滞,呕吐。
枣槟榔
  • 枣槟榔
  • 枣槟榔
枣槟榔
拼音注音
Zǎo Bīnɡ Lɑnɡ
别名

枣儿槟榔(《随息居饮食谱》),槟榔干(《中药志》),枣儿槟、壳槟榔(《药材学》)。

出处

《饮片新参》

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未成熟果实。冬季采下未成熟之槟榔果实,放木甑内,隔水蒸透(约4小时),用半干湿柴烧烟熏干;或用水煮3~4小时,再烘干,称榔软干。2~3月如上法采摘加工的称榔硬干。

生境分布

主产广东,广西亦产。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槟榔"条。

性状

①榔软干

呈长椭圆形,长5~6厘米,宽2厘米,外表深棕色至近黑色,有密纵皱纹,微带光润,果实之一端残存果柄及宿萼;将其剖开,内有不成熟的种子1枚,呈红褐色,瘦长,有皱纹,嗅之有香气。

②榔硬干

外形与榔软干相似,惟圆径稍大,宽3~4厘米;种子亦稍圆大而硬,香气微弱。以上两种均以圆个、皱纹细、长身、褐色者为佳。

性味

《饮片新参》:"甘微苦涩。"

注意

中虚气弱者忌服。

功能主治

①《饮片新参》:"消食,醒酒,宽胸腹,止呕恶。"

②《药材学》:"消痰止咳。治胸膈闷滞,呕吐。作通经药、收敛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作散剂。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枣槟榔

功效作用

功能
消食,醒酒,宽胸腹,止呕恶。
主治
用于胸膈闷滞,呕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或研末作散剂。
注意事项

中虚气弱者忌服。

相关论述

《药材学》:“消炎止咳。治胸膈闷滞,呕吐。作通经药、收敛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槟榔未成熟的幼嫩干燥果实。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榔软干呈长椭圆形。外表深棕色至近黑色,有密纵皱纹,微带光润,果实之一端残存果柄及宿萼;将其剖开,内有不成熟的种子1枚,呈红褐色,瘦长,有皱纹,嗅之有香气。榔硬干;外形与榔软干相似,惟圆径稍大。种子亦圆大而硬,香气微弱。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棕榈科槟榔属槟榔。
形态特征
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可达30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叶簇生于茎顶,长1.3-2米,羽片多数,两面无毛,狭长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4厘米,上部的羽片合生,顶端有不规则齿裂。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花序轴粗壮压扁,分枝曲折,长25-30厘米,上部纤细,着生1列或2列的雄花,而雌花单生于分枝的基部;雄花小,无梗,通常单生,很少成对着生,萼片卵形,长不到1毫米,花瓣长圆形,长4-6毫米,雄蕊6枚,花丝短,退化雌蕊3枚,线形;雌花较大,萼片卵形,花瓣近圆形,长1.2-1.5厘米,退化雄蕊6枚,合生;子房长圆形。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长3-5厘米,橙黄色,中果皮厚,纤维质。种子卵形,基部截平,胚乳嚼烂状,胚基生。花果期3-4月。
分布区域
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