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李根

郁李根,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郁李Cerasusjaponica(Thunb.)Lois.的根。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浙江等地。具有清热,杀虫,行气破积之功效。常用于龋齿疼痛,小儿发热,气滞积聚。
别名 -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酸,性凉。归胃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杀虫,行气破积。
主治 龋齿疼痛,小儿发热,气滞积聚。
郁李根
  • 郁李根
  • 郁李根
郁李根

《中药大辞典》:郁李根

拼音注音
Yù Lǐ Gēn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郁李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郁李仁"条。

性味

苦酸,凉。

①《日华子本草》:"凉,无毒。"

②《纲目》:"酸,凉,无毒。"

③《现代实用中药》:"味苦酸,性凉。"

功能主治

治龋齿痛,气滞积聚。

①《本经》:"主齿断肿,龋齿,坚齿。"

②《别录》:"去白虫。"

③《药性论》:"治齿痛,宣结气,破积聚。"

④《日华子本草》:"治小儿热发作汤浴。风蚛牙,浓煎含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煎水含漱。

复方

治龋齿:郁李仁根白皮(切),水煮浓汁含之,冷易之。(张文仲)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郁李根

拼音注音
Yù Lǐ Gēn
英文名
Root of Dwarf Flowering Cherry, Root of Chinese Bushcherry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郁李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asus japonica(Thunb.)Lois[Prunus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郁李生长在向阳山坡、路旁或小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1.郁李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浙江等地。

原形态

1.郁李,落叶灌木,高1-1.5m。树皮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条纹;幼枝黄棕色,光滑。叶互生;叶柄长2-3mm,被短柔毛;托叶2枚,线形,早落;叶片通常为长卵形或卵圆形,稀为卵状披针形,长3-7cm,宽1.5-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缺刻状尖锐重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脉上无毛或有稀疏柔毛。花先叶开放或花叶同开,1-3朵簇生,花梗长5-10mm,有棱;萼筒陀螺形,长宽近相等,无毛,萼片椭圆形;雄蕊约1cm;核表面光滑。花期5月,果期7-8月。

归经

脾;胃经

性味

苦;酸;凉

功能主治

清热,杀虫,行气破积。主龋齿疼痛,小儿发热,气滞积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洗浴。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郁李根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杀虫,行气破积。
主治
龋齿疼痛,小儿发热,气滞积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洗浴。
相关论述

1、《本经》:“主齿龂,龋齿,坚齿。”

2、《别录》:“去白虫。”

3、《药性论》:“治齿痛,宣结气,破积聚。”

4、《日华子》:“治小儿热发作汤浴。风蚛牙,浓煎含之。”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牙齿风龋:郁李根皮(切)四两,细辛一两,盐一合,上三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去渣内盐,含之取差。(《外台》)

2、治龋齿虫腐:取郁李根一握,切。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热含之。(《圣惠方》)

3、治牙齿风,挺出疼痛:郁李根(锉)、芎?、细辛(去苗叶)、生干地黄(切)各一两。上四味,捣为细末,每用五钱匕,水三盏,入盐一钱匕,煎十余沸,去滓,热漱冷吐。(《圣济总录》)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蔷薇科植物郁李。
形态特征
郁李,又名常棣,白棣,爵李、雀李、车下李、山李、爵梅、雀梅、奥李、棣梨、样藜、秧李、穿心梅。落叶灌木,高1-1.5m。树皮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条纹;幼枝黄棕色,光滑。叶互生;叶柄长2-3mm,被短柔毛,托叶2枚,线形,早落;叶片通常为长卵形或卵圆形,稀为卵状披针形,长3-7cm,宽1.5-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缺刻状尖锐重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脉上无毛或有稀疏柔毛。花先叶开放或花叶同开,1-3朵簇生,花梗长5-10mm,有棱;萼筒陀螺形,长宽近相等,无毛,萼片椭圆形,比萼筒略长,先端圆钝,边有细齿;花瓣白色或粉红色,倒卵状椭圆形;雄蕊约32;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无毛。核果近球形,深红色,直径约1cm;核表面光滑。花期5月,果期7-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浙江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向阳山坡,路旁或小灌木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