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管药,中药名。为菊科植物三褶脉紫菀AsterageratoidesTurcz.的全草。分布于全国各地。具有止咳,化痰,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慢性气管炎,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毒蛇咬伤,痈疖肿毒,外伤出血。
慢性气管炎,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毒蛇咬伤,痈疖肿毒,外伤出血。
马兰、田边菊、山白菊
为菊科紫菀属植物三褶脉马兰Aster ageratoides Turcz.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去杂质晒干。
苦、辛,凉。
清热解毒,利尿,止血。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肝炎,泌尿系感染;外用治痈疖肿毒,外伤出血。
0.5~1两,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1)江西的红管药,尚有本种的两个变种:一为异叶三褶脉马兰Aster ageratoides Turcz. var. heterophyllus Maxim.;二为宽序三褶脉马兰Aster ageratoides Turcz. var. laticorymbus Hand.-Mazz.。均同等入药。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红管药
止咳,化痰,清热解毒。
慢性气管炎,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毒蛇咬伤,痈疖肿毒,外伤出血。
9-15g,水煎服。
少数病人服药后有胃部不适和头晕等,但无需停药,2-3天后可自行消失。
1、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2、祛痰作用。
《中草药学》:“止咳,化痰,清热解毒。”
治毒蛇咬伤:配小槐花鲜根各31g,捣汁服,另外敷。(《中草药学》)
红管药浸膏片:治疗慢性气管炎。
江西的红管药为其变种宽序三褶脉紫菀和异叶三褶脉紫菀。前者叶、茎均密被短毛,由头状花序集成的伞房花序较宽广;后者叶、茎的短毛较疏,由头状花序集成的伞房花序不太宽广。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置干燥处。
全草长30-180cm。根茎横生,上有多数须根。茎圆柱形,基部多光滑,下部常暗紫色,上部有分枝,暗绿色,质脆,断面不整齐,髓黄白色。单叶互生,完整叶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12cm,灰绿色,边缘具疏锯齿,具明显的离基三出脉,粗糙。头状花序顶生,排成伞房或圆锥状,舌状花白色至淡红色,管状花黄色。瘦果椭圆形,冠毛灰白色或褐色。气微香,味稍苦。以叶多、带花者为佳。
菊科紫菀属三褶脉紫菀。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地下茎横走,黄白色。茎直立,被短毛,基部有时略带红色,上部分枝。基生叶和下部叶花后凋落;中部叶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2cm,宽3-5cm,中部以下变狭,边缘疏生粗锯齿,两面有短毛,叶脉三出;叶柄短。头状花序直径1.2-1.5cm,排成伞房状;总苞倒锥形,宽4-10mm,总苞片3层,狭椭圆形,上部绿色或紫色,下部干膜质;舌状花淡红色或白而带紫,舌片具4脉,筒状花黄色。瘦果椭圆形,有毛,冠毛带红色或污白色。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全国各地。
全国各地。
生于路边,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