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百步还魂、大叶竹菜、猪鼻孔、酸猪草、小竹叶菜、笋壳莱、叶上花、小青竹标
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竹叶子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mptolirion volubile Edgew. [S.cordifolium (Griff)O.Kuntze; S.duclouxii Lévl.et Van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3000m的山谷、灌丛、密林下或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浙江、湖北等地。
竹叶子 缠绕草本,长3-6m。茎细,直径1-2mm,有纵条纹。常无毛或叶鞘疏被白色长柔毛。叶互生;叶柄长3-15cm;叶片心形,长4-14cm,宽3-15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心形,上面近无毛,下面多少被疏柔毛,边缘密被睫毛。蝎尾状聚伞花序常数个组成圆锥花序,生于穿鞘而出的侧枝上,有花1-4朵;总梗长7-10cm,花序长约5cm,多少被短柔毛;苞片叶状,上部的变小而呈卵状被针形;下部花序的花两性,上部花序的花常为雄花;花无梗或具短梗;萼片舟状,顶端急尖;花瓣白色,条形,比萼片稍长;雄蕊6,花丝密被绵毛;子房无毛或被疏毛。蒴果卵状三棱形,长4-5mm,被疏长毛,先端喙长约3mm,纵裂;每室有叠生种子2颗,多角形。花期5-9月,果期7-11月。
甘;平
清热;利水;解毒;化瘀。主感冒发热;肺痨咳嗽;口渴心烦;水肿;热淋;白带;咽喉疼痛;痈疮肿毒;跌打劳伤;风湿骨痛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竹叶子
1、《贵州草药》:“养阴清热,化瘀利水,滋肾。”
2、《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清热,利尿,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口渴心烦,热淋,小便不利,痈疮肿毒,咽喉疼痛。”
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风湿病关节疼痛,皮肤感染,感冒,带下病和小便不畅、涩痛等。
1、治感冒风热:笋壳菜15g,青蒿15g,薄荷9g,桑叶9g。水煎服。
2、治心热烦渴,小便短赤:笋壳菜30g,麦冬12g,水灯心15g。水煎服。(1-2方出自《四川中药志》1982年)
3、治水臌:猪鼻孔、车前草各15g。煨水服。(《贵州草药》)
4、治痈肿、疔毒:鲜笋壳菜、紫花地丁各适量。水煎服或捣烂敷患处。(《四川中药志》1982年)
5、治劳伤:猪鼻孔15g。煨水服。
6、治耳聋:猪鼻孔15g。炖肉吃。(5-6方出自《贵州草药》)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