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皮

苎麻皮,中药名。为荨痳科植物苎麻Boehmerianiven(L.)Gaud.的茎皮。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血,解毒利尿,安胎回乳的功效。主治瘀热心烦,天行热病,产后血晕,腹痛,跌打损伤,创伤出血,血淋,小便不通,肛门肿痛,胎动不安,乳房胀痛。
别名 -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寒;归胃、膀胱、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凉血,散瘀止血,解毒利尿,安胎回乳。
主治 瘀热心烦,天行热病,产后血晕、腹痛,跌打损伤,创伤出血,血淋,小便不通,肛门肿痛,胎动不安,乳房胀痛。
苎麻皮
  • 苎麻皮
  • 苎麻皮
苎麻皮

《中药大辞典》:苎麻皮

拼音注音
Zhù Má Pí
出处

《本草备要》

来源

为荨麻科植物苎麻茎皮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苎麻根"条。

性味

①《得配本草》:"甘,寒。"

②《本草再新》:"甘,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烦热,利小便,散瘀,止血。治瘀热,心烦,小便不通,肛门肿痛,血淋,创伤出血。

①《得配本草》:"治胎前产后心烦,天行热病;兼利小便而通瘀热。"

②《本草再新》:"治小便不通,痰哮咳嗽,肛门肿痛,肛脱不收,疗血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外用:捣敷。

复方

治金刃伤:野苎麻,阴干晒燥,搓熟取白绒敷之,即止血,且不作脓。(《救生苦海》)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苎麻皮

拼音注音
Zhù Má Pí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茎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 nivea(L.)Gaud.[Urtica nive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剥取茎皮,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在我国河南、山东及陕西以南各地广为栽培,也有野生。

原形态

多年生半灌木,高1-2m。茎直立,圆柱形,多分枝,青褐色,密生粗长毛。叶互生;叶柄长2-11cm;托叶2,分离,早落;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长7-15cm,宽6-12cm,先端渐尖或近尾状,基部宽楔形或截形,边缘密生齿牙,上面绿色,粗糙,并散生疏毛,下面密生交织的白色柔毛,基出脉3条。花单性,雌雄通常同株;花序呈圆锥状,腋生,长5-10cm,雄花序通常位于雌花序之下;雄花小,无花梗,黄白色,花被片4,雄蕊4,有退化雌蕊;雌花淡绿色,簇球形,直径约2mm,花被管状,宿存,花柱1。瘦果小,椭圆形,密生短毛,为宿存花被包裹,内有种子1颗。花期9月,果期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茎皮为长短不一的条片,皮甚薄,粗皮易脱落或有少量残留,粗皮绿棕色,内皮白色或淡灰白色。质地软,韧性强,曲而不断。气微,味淡。

归经

胃;膀胱;肝经

性味

甘;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散瘀止血;解毒利尿;安胎回乳。主瘀热心烦;天行热病;产后血晕、腹痛;跌打损伤;创伤出血;血淋;小便不通;肛门肿痛;胎动不安;乳房胀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或酒煎。外用:适量,捣敷服。

临床应用

回乳 苎麻皮30-45g。水煎服。[《新中医》1986,(10):3]治漆疮 苎麻(家麻或野麻)茎上皮适量。水煎,待温,洗患处。洗时避风。(《战备草药手册》)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苎麻皮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凉血,散瘀止血,解毒利尿,安胎回乳。

主治
瘀热心烦,天行热病,产后血晕、腹痛,跌打损伤,创伤出血,血淋,小便不通,肛门肿痛,胎动不安,乳房胀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或酒煎。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1、《本草再新》:“治小便不通,痰哮咳嗽,肛门肿痛,脱肛不收。疗血淋。”

2、《天宝本草》:“软筋骨,化痰。(治)腰脚疼痛,跌打损伤。”

3、《本草新纂》:“止痛。治跌打损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跌打伤肿:苎麻干皮30g。烧灰存性,米酒冲服。(《常用中草药选编》)

2、治金刃伤:午日取野苎麻,阴干晒燥,搓熟。取白绒敷之,即止血,且不作脓。(《纲目拾遗》引《救生苦海》)

3、治胎动不安:野苎麻干茎皮15-60g,干艾叶9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4、回乳:苎麻皮30-45g。水煎服。(《新中医》1986,(10):3)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剥取茎皮,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茎皮为长短不一的条片,皮甚薄,粗皮易脱落或有少量残留,粗皮绿棕色,内皮白色或淡灰白色。质地软,韧性强,曲而不断。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荨麻科苎麻属苎麻。
形态特征
多年生半灌木,高1-2m。茎直立,圆柱形,多分枝,青褐色,密生粗长毛。叶互生;叶柄长2-11cm;托叶2,分离,早落;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长7-15cm,宽6-12cm,先端渐尖或近尾状,基部宽楔形或截形,边缘密生齿牙,上面绿色,粗糙,并散生疏毛,下面密生交织的白色柔毛,基出脉3条。花单性,雌雄通常同株;花序呈圆锥状,腋生,长5-10cm,雄花序通常位于雌花序之下;雄花小,无花梗,黄白色,花被片4,雄蕊4,有退化雌蕊;雌花淡绿色,簇球形,直径约2mm,花被管状,宿存,花柱1。瘦果小,椭圆形,密生短毛,为宿存花被包裹,内有种子1颗。花期9月,果期10月。
分布区域
在我国河南、山东及陕西以南各地广为栽培,也有野生。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发芽适宜气温22-25℃,生长最适温度为23-30℃,气温在8℃以下幼苗停止生长,0℃以下苗易冻死。年降水量800-1000mm,相对湿度80%左右最为适宜。怕风,忌渍水。对土壤适应性强,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土壤pH5.5-6.5的砂质壤土或粘壤土栽培为宜。
繁殖方式
用种子、分根、扦插、压条、分株繁殖,亦可用组织培养方法培育试管苗。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用育苗移栽法,选背风向阳、灌排方便、土质疏松之处作苗床。春季3月上、中旬或秋季8月上、中旬播种,种子可与细土或草木灰拌匀后撒播于苗床,薄覆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盖草,浇水,保持湿度。出苗后,待有10-12片真叶时,即可移栽。每1h㎡用种量7.5-15kg。2、分根繁殖:又称分蔸繁殖,将种根挖出,分切成数块,选健壮、无病虫害的带有节及芽的种块,随即栽种。亦可用边蔸、抽亮、抽行等方法获得种根。或将细很切成小段,早春育苗,待苗高20cm时移栽。3、扦插繁殖:选粗壮麻茎,剪成12-15cm小段,具有3-4个芽,斜插在苗床上,覆土压实,保持土壤湿度,待生根出苗后移栽。4、压条繁殖:待头麻开始成熟,茎杆大部变褐色时,在植株旁挖深约5cm的浅沟,将茎杆弯曲至地面,在靠地面处,切一伤口,麻杆顶端露出土面,填土压实,待生根后与母体分离移栽。5、分株繁殖:苗高15-20cm时,切取过密较矮的麻苗,稍带细根,摘除部分叶片,剪去梢部栽种。移栽方法,秋末、冬初或早春空穴栽,每1h㎡按深根型栽3.75万-4.5万兜、浅根型2.5万-3万蔸。实生苗4.5万-6万蔸,每蔸2-3株。穴深10-15cm,穴径12-18cm。栽后填土压实,浇水。
病虫防治
1、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线虫病、青枯病、疫霉病、白纹羽病、茎腐病、角斑病、褐斑病等。2、虫害有苎麻赤蛱蝶、苎麻天牛、银纹夜蛾、卷叶虫、苎麻黄蛱蝶、金龟子等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