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活

大活,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exFranch.etSav.的根。具有祛风解表,除湿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别名 独活、香大活、走马芹、走马芹筒子
药味 味辛、苦
药性
归经 味辛、苦,性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解表,除湿止痛。
主治

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大活
  • 大活
  • 大活
大活
拼音注音
Dà Huó
别名

独活、香大活、走马芹、走马芹筒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Hoffm.)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 Et Sav.[Callisacedahurica Fisch.ex Hoffm .;A. tschiliensis Wolff;A, porphyro-caulis Nakai]

采收和储藏:春播在当年10月中、下旬,秋播于翌年8月下旬,叶呈枯萎状态时采挖,抖去泥土,去掉残茎及须根,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林缘、滔旁、灌丛及山谷山谷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华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m。根圆柱形,有分枝,径3-5cm,表面黄褐色至褐色,有浓烈气味。茎基部径2-5cm,有时可达7-8cm,通常带紫色,中空,有纵长沟纹。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叶柄长达15cm,下部有管状抱茎的叶鞘,茎上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轮廓卵形至三角形,长15-30cm,宽10-25cm,叶柄长至15cm,下部为囊状膨大的膜质叶鞘,常带紫色;末回裂片长圆形、卵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7cm,宽1-2.5cm,急尖,边缘有不规则的白色软骨质粗锯齿,具短尖头,基部两侧常不等大,沿叶轴下延成翅状,序托叶简化成无叶的、显着膨大的囊状叶鞘,外面无毛。夏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10-30cm,花序梗长5-20cm;伞辐5-10条,线状披针形;花白色;无萼齿;花瓣倒卵形,先端内凹;花柱基短圆锥状,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黄棕色,有时带紫色,长4-7mm,宽4-6mm,无毛,背棱扁,厚而钝圆,近海绵质,侧棱翅状,较果体狭,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7-8月,果期8-9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气候,耐寒,适应性强。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种。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播于3-4月,但产量和质量较差,通常采用秋播,适宜播期因地而异,华北地区多在8月下旬至9月初,穴播按行株距35cm×(15-20)cm开穴,穴深5-10cm,条播按行距35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播下,然后盖薄层细土,压头。穴播1hm2用种量11.25kg,条播22.5kg,播后15-20d出苗。

田间管理 第2年早春幼苗返青后,苗高5cm左右开始间苗,条播每隔留1株,穴播每穴留5-8株。第2次间苗每隔10cm左右留1或每穴留3-5株。每3次于苗高15cm左右进定苗,每隔12-15cm留1株或每穴留1-3株,每次间苗时,都应结合中耕除草,待植株长大封袭前进行。

病虫害防治 斑枯病,为害叶,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多抗霉素100-200单位喷雾。黄凤蝶,幼虫为害叶片,幼龄期用表虫菌(1g菌粉含孢子100亿)500倍液或Bt乳剂200-300倍液喷雾,也可人工捕杀。

性状

性状鉴别:呈长纺锤形,常分枝。根茎部表面密生横纹,顶端有茎痕或茎叶残基,根长短不等,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有时显纵横纹及横长皮孔。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色,木质部黄色。气特异而强烈,味辛、苦。

化学成分

根含森白当归脑(senbyakangelicol),7-去甲基软木花椒素(7-demethylsuberosin),白当归脑(byakangelicol),白当归素(byakangelicin),欧前胡内酯(imperatorin),异欧前胡内酯(isoimperatorin),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印度榅桲素(marmesin),花椒毒素(xanthotoxin),东莨菪素(scopoletin),脱水白当归素(anhydrobyakangelicin),新白当归脑(neobyakangelicol),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香柑内酯(bergapten),蒿属香豆精(scoparone),二氢山芹醇当归酸酯(columbianadin),紫花前胡甙元(nodakenetin),紫花前胡甙(nodakenin),花椒毒酚(xanthotoxol),紫花前胡醇(decursinol),别欧前胡内酯(alloimperatorin),异氧化前胡素(isoxypeu-cedanin),水合白当归素(byakangelicin hydrate),5-甲基-8-羟基补骨脂素(5-methyl-8-hydroxy psoralen),水合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 hydrate),胡萝卜甙(daucosterol),茵芋甙(skimmin),8-O-β-D-吡喃葡萄糖基花椒毒酚(8-O-β-D-glucopyra-nosyl xanthotoxol),叔-O-β-D-吡喃葡萄糖基独活醇(tert-O-β-D-glucopyranosyl heraclenol),紫花前胡甙(nodakenin),3'-羟基印度榅桲甙(3'-hydroxymarmesinin),叔-O-β-D-吡喃葡萄糖基白当归素(tert-O-β-D-glucopyranosyl byakangelicin),仲-O-β-D-吡喃葡萄糖基白当归素(sec-O-β-D-glucopyranosylbyakangelicin),东莨菪甙(scopolin)。 根、果的挥发油主要含α-蒎烯(α-pinene),月桂烯(myrc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 茎的芳香成分为α和β-水芹烯(phellandrene),甜气味主要含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2-methoxy-4-vinylphenol),2-乙酰基吡咯(2-acetylpyrrole),和多种内酯。

性味

味辛;苦;性温

注意

阴虚火旺者慎服。 《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全棵有小毒,多服则头昏、出汗、恶心、呕吐、腹泻。”

功能主治

祛风解表;除湿止痛。主感冒;头痛;芽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含漱。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大活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解表,除湿止痛。

主治

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含漱。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慎服。

化学成分

1、根含森白当归脑、7-去甲基软木花椒素、白当归脑、白当归素、欧前胡内酯、异欧前胡内酯、氧化前胡素、珊瑚菜素、印度榅桲素、花椒毒素、东莨菪素、脱水白当归素、新白当归脑、伞形花内酯、香柑内酯、蒿属香豆精、二氢山芹醇当归酸酯、紫花前胡甙元、紫花前胡甙、花椒毒酚、紫花前胡醇、别欧前胡内酯、异氧化前胡素、水合白当归素、5-甲基-8-羟基补骨脂素、水合氧化前胡素、胡萝卜甙、茵芋甙、8-O-β-D-吡喃葡萄糖基花椒毒酚、叔-O-β-D-吡喃葡萄糖基独活醇、紫花前胡甙、3'-羟基印度榅桲甙、叔-O-β-D-吡喃葡萄糖基白当归素、仲-O-β-D-吡喃葡萄糖基白当归素、东莨菪甙。

2、根、果的挥发油主要含α-蒎烯、月桂烯、对-聚伞花素。

3、茎的芳香成分为α和β-水芹烯,甜气味主要含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2-乙酰基吡咯和多种内酯。

药理作用

促凋亡作用。

相关论述

1、《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镇痉、镇痛、治风要药,有发汗、利尿、消浮肿之功,对感冒头痛,周身痛,骨节疼痛以及风湿痛等各种神经痛有效。”

2、《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湿。”

3、《吉林中草药》:“治牙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寒头痛:独活6g,细辛3g。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2、治伤风头痛:独活10g,荆芥15g,防风15g。水煎服。(《长白山植物药志》)

3、治牙痛:独活9g,生地15g。水煎服。或独活9g。酒煮,趁热含漱。(《吉林中草药》)

4、治风湿性腰腿疼痛:独活6g,防风6g,秦艽9g,寄生15g。水煎服。

5、治偏热性风湿性关节痛:独活9g,防风9g,苍术12g,黄柏9g。水煎服。(4-5方出自《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6、治蛇咬肿痛:大活根洗净,捣敷。

7、治筋包:鲜大活适量。捣碎外敷。(6-7方出自《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播在当年10月中、下旬,秋播于翌年8月下旬,叶呈枯萎状态时采挖,抖去泥土,去掉残茎及须根,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呈长纺锤形,常分枝。根茎部表面密生横纹,顶端有茎痕或茎叶残基,根长短不等,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有时显纵横纹及横长皮孔。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色,木质部黄色。气特异而强烈,味辛、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伞形科兴安白芷。

形态特征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m。根圆柱形,有分枝,径3-5cm,表面黄褐色至褐色,有浓烈气味。茎基部径2-5cm,有时可达7-8cm,通常带紫色,中空,有纵长沟纹。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叶柄长达15cm,下部有管状抱茎的叶鞘,茎上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轮廓卵形至三角形,长15-30cm,宽10-25cm,叶柄长至15cm,下部为囊状膨大的膜质叶鞘,常带紫色;末回裂片长圆形、卵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7cm,宽1-2.5cm,急尖,边缘有不规则的白色软骨质粗锯齿,具短尖头,基部两侧常不等大,沿叶轴下延成翅状,序托叶简化成无叶的、显著膨大的囊状叶鞘,外面无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10-30cm,花序梗长5-20cm;伞辐5-10条,线状披针形;花白色;无萼齿;花瓣倒卵形,先端内凹;花柱基短圆锥状,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黄棕色,有时带紫色,长4-7mm,宽4-6mm,无毛,背棱扁,厚而钝圆,近海绵质,侧棱翅状,较果体狭,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及华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及山谷山谷草地。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气候,耐寒,适应性强。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种。

繁殖方式

用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春播于3-4月,但产量和质量较差,通常采用秋播,适宜播期因地而异,华北地区多在8月下旬至9月初,穴播按行株距35cm×(15-20)cm开穴,穴深5-10cm,条播按行距35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播下,然后盖薄层细土,压头。穴播1h㎡用种量11.25kg,条播22.5kg,播后15-20d出苗。

病虫防治

1、斑枯病,为害叶,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多抗霉素100-200单位喷雾。2、黄凤蝶,幼虫为害叶片,幼龄期用青虫菌(1g菌粉含孢子100亿)500倍液或Bt乳剂200-300倍液喷雾,也可人工捕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