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连

活血连,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鞘柄乌头Aconitum vaginatum Pritz的根。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等地。具有活血,化痰,消肿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喘咳,跌打损伤。

别名 土莎连、墨七、鞘柄乌头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温;归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活血,化痰,消肿。
主治

主要用于月经不调,喘咳,跌打损伤。

活血连
  • 活血连
  • 活血连
活血连
拼音注音
Huó Xuè Lián
别名

墨七、土莎连(《药学学报》10:692,1965)。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鞘柄乌头。夏、秋季采收。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阴丛林中。分布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块状,微倾斜,黑褐色,有多数须根。基生叶1~3枚,叶柄长12~16厘米,光滑无毛,微带紫红色,基部扩展:叶片近圆形,5~7掌状分裂,裂片基部楔形,先端有不等的缺刻,圆齿顶端有小凸尖;上面深绿色,有疏散的黄色,下面灰白色,脉上疏生黄毛;茎生叶3~5。总状花序,具多数花;萼片5,紫色,上萼片圆筒形;花瓣2;雄蕊多数;心皮3。蓇葖果3,不等大。

性味

《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辛,有小毒。"

功能主治

治咳喘,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①《贵州民间药物》:"活血调经,止痛。"

②治跌打损伤,化痰,止咳喘。外用擦无名肿毒。(《药学学报》10:692,1965)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磨涂。

复方

①治月经不调:活血连、赶血王各三钱。泡酒服。(《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跌打损伤:活血连、见血飞、赤芍各五钱。加水、酒各半煎服。(《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活血连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化痰,消肿。

主治

主要用于月经不调,喘咳,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磨涂。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相关论述

1、《贤州民间药物》:活血调经,止痛。

2、《药学学报》:止咳化痰。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月经不调:活血连、赶血王各三钱。泡酒服。(《贵州民间药物》)

2、治跌打损伤:活血连、见血飞、赤芍各五钱。加水、酒各半煎服。(《贵州民间药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毛茛科植物鞘柄乌头。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块状,微倾斜,黑褐色,有多数须根。基生叶1-3枚,叶柄长12-16cm,光滑无毛,微带紫红色,基部扩展:叶片近圆形,5-7掌状分裂,裂片基部楔形,先端有不等的缺刻,圆齿顶端有小凸尖;上面深绿色,有疏散的黄色,下面灰白色,脉上疏生黄毛;茎生叶3-5。总状花序,具多数花;萼片5,紫色,上萼片圆筒形;花瓣2;雄蕊多数;心皮3。蓇葖果3,不等大。

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等地。

道地产区

四川、贵州、湖北、陕西。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阴丛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