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核

金瓜核,中药名。为萝科植物瓜子金Dischidia esquirolii(Levl.) Tsiang的全株。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疔疮疖肿,疥癞。

别名 瓜子金、瓜子核、树上瓜子眼树莲、瓜子藤、石仙桃、小耳环、上树瓜子、望水王仙桃、乳汁藤、上树鱉、翼鱼草
药味 味甘、微酸
药性
归经 味甘、微酸,性寒;归肺、脾、胃、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

主要用于目赤肿痛,疔疮疖肿,疥癞。

金瓜核
  • 金瓜核
  • 金瓜核
金瓜核
拼音注音
Jīn Guā Hé
别名

瓜子金(《广州植物态》),望水王仙桃、乳汁藤(《广西药植名录》),瓜子核、树上瓜子、眼树莲、瓜子藤(《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石仙桃、小耳环、上树瓜子(《广西中草药》),上树鳖、翼鱼草(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

《广西中药志》

来源

为萝藦科植物瓜子金全株。同属植物南瓜子金亦同等入药。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疏林或山谷,溪边,攀附于石上或树上。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藤本,有乳汁。茎肉质而纤弱,节间长5~11厘米,节上生根。叶对生,厚而肉质,卵形.长1.2~2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叶脉明显;具短柄。花极小,通常数朵组成近无柄的花束,生于叶腋内;花萼5深裂,裂片很小,卵状长圆形,内有腺体5个;花冠壶状,黄白色,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雄蕊5,花丝合生成-短管。蓇葖果纤弱。种子顶端有白色丝质的种毛。花期秋季。

性味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甘微酸,寒。"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治肺热咳血,小儿疳积,痢疾,疔肿疖疮。

①《广西药植名录》:"止咳化痰,催乳。治肺病,贫血,体弱。"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肺化痰,凉血解毒。治肺燥咳血,小儿疳积,跌打肿痛,疖疮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肺燥咳血:石仙桃、一箭球各二两。水煎,冲蜜糖服。

②治痢疾:石仙桃二两。水煎,冲蜜糖服。

③治疔疮痈毒:石仙桃、狗肝菜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

④治乳痈未化脓:石仙桃、草鞋根各一两。共捣烂,敷患处。

⑤治小儿脓疱疮:石仙桃适量,水煎,洗患处。(选方出(《广西中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金瓜核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

主要用于目赤肿痛,疔疮疖肿,疥癞。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30-60g)。外用:捣敷患处。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1、《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甘微酸,寒,清肺化痰,凉血解毒。治肺燥咳血,小儿疳积,跌打胂痛,疖疮肿毒,蛇咬伤

2、《广西药植名录》:“止咳化痰,催乳,治肺病,贫血,体弱。”

3、《广西中草药》:“治肺燥咳血:石仙桃、一箭球各二两。水煎,冲蜜糖服,治瘌疾:石仙桃二两。水煎,冲蜜糖服。治疗疔疮痈毒:石仙桃、狗肝菜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治乳痈未化脓:石仙桃、草鞋根各一两,共捣烂,敷患处。治小儿脓疱疮:石仙桃适量,水煎,洗患处。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肺燥咳血:石仙桃、一箭球各二两。水煎,冲蜜糖服。

2、治痢疾:石仙桃二两。水煎,冲蜜糖服。

3、治疔疮痈毒:石仙桃、狗肝菜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

4、治乳痈未化脓:石仙桃、草鞋根各一两。共捣烂,敷患处。

5、治小儿脓疱疮:石仙桃适量,水煎,洗患处。(选方出(《广西中草药》)

 

保存方法

全年均可采,切段,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萝科植物瓜子金。

形态特征

藤本。常攀附树上或石上,具乳汁,全株无毛;蒸肉质,节间长6-9cm,节上生根。叶对生,肉质,卵圆状椭圆形,长1.8-2cm,宽约1.5cm,先端钝,基部楔形或圆形;侧脉明显。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短;花长约3.5mm;花萼裂片5,卵形,内面基部有5个小腺体;花冠白色,坛状,喉部无毛;裂片5,卵状三角形,中部加厚,镊合状排列;副花冠5裂,锚状,先端2裂而展开向下弯,唯中间无乳头状突起:花粉块每室1个,百立,花粉块柄顶端膨大,在外缘的上部似爪状;子房无毛,柱头具小尖头,基部五角形。膏葵果线状筒形,长5-5.5cm,直径约2mm。种子长圆形,先端具长2cm的白色绢质种毛。花期3-5月,果期7-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道地产区

广东、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疏林或山谷,溪边,攀附于石上或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