蘽根

蘽根,中药名。为葡萄科植物葛藟 Vitis flexu osa Thunb.的根。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台湾等地。具有益气健脾,补肝益肾的功效。主治脾气虚弱,面色萎黄,纳差乏力,大便溏泄,舌淡苔薄,脉象虚缓或肝肾不足,腰腿酸痛,跌打损伤。

别名
药味 江西《中草药学》:甘
药性 江西《中草药学》:平
归经 江西《中草药学》:甘,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益气健脾,补肝益肾。
主治

主要用于脾气虚弱,面色萎黄,纳差乏力,大便溏泄,舌淡苔薄,脉象虚缓或肝肾不足,腰腿酸痛,跌打损伤。

蘽根
  • 蘽根
  • 蘽根
蘽根
拼音注音
Lěi Gēn
别名

虆根(《别录》)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葛藟

性味

江西《中草药学》:"甘,平。"

功能主治

治病后体虚,关节酸痛,跌打损伤。

①《别录》:"主缓筋,令不痛。"

②江西《中草药学》:"滋补气血,续筋骨,长肌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适量。

复方

①治关节炎:葛藟根、枫荷梨各二两,山豆根、地茄子根各一两,牛膝五钱。均用鲜品,炖猪脚服。(江西《中草药学》)

②治关节酸痛,跌打损伤:葛藟根皮。甜酒酿捣敷。(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病后体虚,久久不复:葛藟根或果。熬膏服。(江西《中草药学》)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蘽根

功效作用

功能

益气健脾,补肝益肾。

主治

主要用于脾气虚弱,面色萎黄,纳差乏力,大便溏泄,舌淡苔薄,脉象虚缓或肝肾不足,腰腿酸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捣敷适量。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1、《名医别录》:主缓筋,令不痛。

2、江西《中草药学》:甘,平。滋补气血,续筋骨长肌肉。治关节炎:葛根、枫荷梨各二两,山豆根、地茄子根各一两,牛膝五钱,均用鮮品,炖猪瓣服,治关节酸痛,跌打损伤:葛基根皮,甜酒酸敷,治病后体虚,久久不复:葛蘸根或果,熬膏服。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关节炎:葛根、枫荷梨各二两,山豆根、地茄子根各一两,牛膝五钱。均用鲜品,炖猪脚服。(江西《中草药学》)

2、治关节酸痛,跌打损伤:葛根皮。甜酒酿捣敷。(江西《草药手册》)

3、治病后体虚,久久不复:葛根或果。熬膏服。(江西《中草药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葡萄科植物葛藟。

形态特征

葛藟,木质藤本。枝条细长,幼枝有灰白色绒毛;卷须与叶对生,二叉状分枝。单叶互生;叶柄长3-7cm,被蛛丝状柔毛;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5-11cm,宽2.5-9.5cm,先端渐尖,基部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有不等的波状牙齿,上面无毛,下面多少有毛,主脉和脉腋有柔毛。花杂性异株,圆锥花序细长,长6-12cm,与叶对生,花序轴有白色丝状毛;花小,直径2mm,雄花黄绿色,花梗下有小苞片;花萼盘状;花瓣5,先端粘合成帽状脱落;雄蕊5;退化子房埋于花盘中;两性花有短柱头;花盘5-6裂;雄蕊与子房等长。浆果球形,直径6-8mm,熟时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5-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台湾等地。

道地产区

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台湾。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地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