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救

临时救,中药名。为报春花科植物胡氏排草Lysimachia bui Diels.的全草。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川、广东等地。具有消积散瘀、健脾和中的功效。主治疳积、经闭、跌打损伤、痈疽、疗疮,以及小儿疳积。

别名 黄花草、九莲灯、匍地龙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凉;归心、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消积散瘀、健脾和中。
主治

主要用于疳积、经闭、跌打损伤、痈疽、疗疮,小儿疳积。

临时救
  • 临时救
  • 临时救
  • 临时救
  • 临时救
  • 临时救
  • 临时救
  • 临时救
  • 临时救
  • 临时救
临时救
拼音注音
Lín Shí Jiù
别名

黄花草、九莲灯、匍地龙(《湖南药物志》)。

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

为报春花科植物胡氏排草全草

生境分布

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川、广东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弱,丛生,高15~30厘米,分枝常伏卧,节上生根,全体被土黄色多细胞柔毛。叶对生;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5~3.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或近截形,叶面稍有红色小腺点;叶柄有狭翅。花生于茎的近顶端叶腋;花梗柔弱,丝状;萼片5裂,裂片披针形,长5~7毫米;花冠黄色,5裂,裂片广倒卵形,与萼均有白色斑点;雄蕊5,花丝基部结合成筒;子房有毛,直径2.5毫米。花期5~7月。

性味

《湖南药物志》:"苦,凉,无毒。"

功能主治

消积,散瘀,治疳积,经闭,跌打损伤,痈疽,疔疮。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损。"

②《湖南药物志》:"理脾消积,清热解毒。治小儿疳积,妇人经闭,疥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痈肿溃疡:胡氏排草、钩藤。煎水洗。

②治疔疮:胡氏排草叶捣烂敷。

③治骨疽:胡氏排草和淘米水捣汁服;并加铁马鞭捣烂外敷。(选方出《湖南药物志》)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临时救

功效作用

功能

消积散瘀、健脾和中。

主治

主要用于疳积、经闭、跌打损伤、痈疽、疗疮,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捣汁。外用:捣敷。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损。

2、《湖南药物志》:理脾消积,清热解毒。治小儿疳积,妇人经闭,疥疮。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痈肿溃疡:胡氏排草、钩藤。煎水洗。

2、治疔疮:胡氏排草叶捣烂敷。

3、治骨疽:胡氏排草和淘米水捣汁服;并加铁马鞭捣烂外敷。(选方出《湖南药物志》)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报春花科植物胡氏排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弱,丛生,高15-30cm,分枝常伏卧,节上生根,全体被土黄色多细胞柔毛。叶对生;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5-3.5cm,宽1-1.5cm,先端短尖,基部圆或近截形,叶面稍有红色小腺点;叶柄有狭翅。花生于茎的近顶端叶腋;花梗柔弱,丝状;萼片5裂,裂片披针形,长5-7mm;花冠黄色,5裂,裂片广倒卵形,与萼均有白色斑点;雄蕊5,花丝基部结合成筒;子房有毛,直径2.5mm。花期5-7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川、广东等地。

道地产区

江苏、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川、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