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浆

牛奶浆,中药名。为桑科植物天仙果Ficus beecheyana Hook.et Arn. 的果实。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缓下,润肠的功效。主治便秘,痔疾。

别名 牛乳甫、大号牛奶仔、野枇杷、山牛奶、牛奶珠、毛天仙果、大叶牛奶子、牛奶仔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温;归大肠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缓下,润肠。
主治

主要用于便秘,痔疾。

牛奶浆
  • 牛奶浆
  • 牛奶浆
牛奶浆
拼音注音
Niú Nǎi Jiānɡ
别名

牛乳甫(《质问本草》),大号牛奶仔(《福建民间草药》),野枇杷、山牛奶、牛奶珠、毛天仙果、大叶牛奶子(《浙讧民间常用草药》),牛奶仔(《福建中草药》)。

出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桑科植物天仙果果实。秋季果熟时采收。

生境分布

分布江苏、浙江、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原形态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约3~8米。枝条红棕色。叶互生,厚皮纸质;叶片长卵形或倒卵形,长7~20厘米,阔4~9厦米,中部以上较阔大,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略带心脏形,全缘,上面有疏短粗毛,下面仅中脉上有细毛,侧脉5~7对,小脉显着,呈网状;叶柄长2~4厘米,无毛;托叶披针形,淡红色。隐头花序;花单性,小花多数,着生于肉质花托内;花托有柄,通常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圆球形或近梨形,横径约15毫米,紫红色,被白色短毛或无毛;苞片4枚,不脱落;雄花具梗,花被片4,雄蕊2或3。瘦果细小。花朋4月。隐花果成熟期8~9月。

功能主治

①《国药提要》:"治痔疾。"

②《浙江中药资源名录》:"缓下,润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牛奶浆

功效作用

功能

缓下,润肠。

主治

主要用于便秘,痔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1、《国药提要》:治痔疾。

2、《浙江中药资源名录》:缓下,润肠。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熟时采收。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果卵圆形或梨形,直径约1.5cm,顶具凸头,黄红色至紫黑色,带有极短的果梗及残存的苞片。质坚硬,横切面内壁可见众多细小瘦果,有时壁的上部尚见枯萎的雄花。气微,味甜、略酸。 以干燥、紫黑色、无霉至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桑科无花果属植物天仙果。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1-8m。树皮白色或灰褐色,皮孔明显;枝条红棕色,幼时被微硬毛;有乳汁。单叶互生;叶柄长1-4cm,密被灰白色短硬毛;托叶三角状披针形,浅褐色,早落;叶片厚纸质,倒卵状椭圆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6-22cm,宽3-13cm,中部以上宽大,先端渐尖成尾状,基部圆形、楔形或近心形,全缘或边缘的上半部具浅锯齿,上面稍粗糙,有疏短粗毛,下面叶脉上有短粗毛;基生脉3条,侧脉5-7对,具小疣状突起。隐头花序,花序托(榕果)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或叶痕处,球形或近梨形,直径1-2cm,顶具凸头,幼时被柔毛或短毛,成熟时黄红色至紫黑色,有短梗,长1-1.5cm,基生苞片3,卵状三角形,不脱落;雄花、瘿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内;雄花梗短或近无梗,花被片3或2-4,雄蕊2-3;瘿花梗短或近无梗,花被片3-5,花柱侧生,短,柱头2裂;雌花生于另一植株的花序托内,花被片4-6,子房光滑,花柱侧生。花、果期4-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道地产区

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溪旁、沟边、山谷以及灌木丛中和林区潮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