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韦根

石韦根,中药名。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等多种同属植物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的根茎。具有通淋,消胀,除劳热,止血的功效。主治淋病,胸膈气胀,虚劳蒸热,吐血,创伤出血。

别名 -
药味 味甘
药性 微寒
归经 味甘,性微寒;归肝、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通淋,消胀,除劳热,止血。
主治

主要用于淋病,胸膈气胀,虚劳蒸热,吐血,创伤出血。

石韦根
  • 石韦根
  • 石韦根
石韦根
拼音注音
Shí Wéi Gēn
出处

《滇南本草》

来源

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等多种同属植物的根茎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石韦"条。

功能主治

通淋,消胀,除劳热,止血。治淋病,胸膈气胀,虚劳蒸热,吐血,创伤出血。

①《滇南本草》:"消胸膈横气作胀,退蒸热。"

②《分类草药性》:"治五痨七伤,五淋,止吐血,刀砍斧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外用:研末撒。

复方

①治手颤作摇:石韦根茎煎汤,当茶水频服。(《滇南本草》)

②治刀伤出血:石韦根阴干研末,撒伤口。(《贵州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石韦根

功效作用

功能

通淋,消胀,除劳热,止血。

主治

主要用于淋病,胸膈气胀,虚劳蒸热,吐血,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外用:研末撒。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消胸膈横气作胀,退蒸热。

2、《分类草药性》:治五痨七伤,五淋,止吐血,刀砍斧伤。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手颤作摇:石韦根茎煎汤,当茶水频服。(《滇南本草》)

2、治刀伤出血:石韦根阴干研末,撒伤口。(《贵州草药》)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水龙骨科植物石韦等多种同属植物。

形态特征

植株高10-30cm。根状茎细长,横生,与叶柄密被棕色披针形鳞片,顶端渐尖,盾状着生,中央深褐色,边缘淡棕色,有睫毛。叶远生,近二型;叶柄长3-10cm,深棕色,有浅沟,幼时被星芒状毛,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上;叶片革质,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6-20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并不延于叶柄,全缘;上面绿色,偶有星状毛和凹点,下面密被灰棕色的星芒状毛;不育叶和能育叶同型或略短而阔;中脉上面稍凹,下面隆起,侧脉多少可见,小脉网状。孢子囊群满布于叶背面或上部,幼时密被星芒状毛,成熟时露出;无囊群盖。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地区。

道地产区

华东、中南、西南地区。

生长环境

附生于海拔100-1800m的林中树干或溪边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