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皮

椰子皮,中药材名。为棕榈科植物椰子Cocos nucifera L.的根皮。分布于台湾、广东南部诸岛及雷州半岛、海南、广西及云南。具有止血,止痛的功效。主治鼻衄,胃痛,吐泻。

别名 -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平;归肺、脾、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止血,止痛。
主治

治鼻衄,胃痛,吐泻。

椰子皮
  • 椰子皮
  • 椰子皮
  • 椰子皮
  • 椰子皮
  • 椰子皮
  • 椰子皮
  • 椰子皮
  • 椰子皮
  • 椰子皮
椰子皮
拼音注音
Yē Zi Pí
出处

《开宝本草》

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椰子根皮。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热带砂地上或气温较高的河流及溪谷两岸、较湿润的平地。分布台湾、广东、海南、云南(南部)等地。

原形态

椰子(《海药本草》),又名:胥余(《史记》),胥耶(《汉书》),越王头(《南方草木状》),椰栗(《台湾树木志》)。

乔木,高20~30米,杆直立,不分枝,有轮状叶痕。羽状复叶,常20~30片丛生于茎顶;叶片长3~7米,宽1~1.4米;小叶片线形,革质。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序生自叶腋间,长可达2米;雄花较细小而多,生于花序上部,雌花较大而少,生于花序下部,或雌雄花混生;雄花左右对称,花被3,雄蕊6;雌花花被6,子房3室。核果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而略呈三棱,长20~35厘米,径21~24厘米,未热时青绿色,成熟时暗褐棕色,外果皮较薄,中果皮为厚纤维层,内果皮角质,极硬,有3个基生孔迹;种皮薄,衬托着白色的胚乳(即椰肉);胚乳内有一大空腔贮藏浆液。花后一年果熟。

本植物的内果皮(椰子壳)、胚乳(椰子瓤)、胚乳中的浆液(椰子浆)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化学成分

叶含青蟹肌醇。

药理作用

叶和茎的煎剂及水提取物(加酒精除去沉淀者)对离体豚鼠回肠有兴奋作用,对离体大鼠子宫无明显作用。麻醉狗静脉注射煎剂有降低血压作用。小鼠腹腔注射煎剂0.1克生药/只,24小时内2只鼠全部死亡。水提取物毒性较小,腹腔注射1克生药/只才引起相同毒性。

炮制

《日华子本草》:"入药炙用。"

性味

《开宝本草》:"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

止血,止痛。治鼻衄,胃痛,吐泻。

①《开宝本草》:"止血,疗鼻衄,吐逆霍乱,煮汁服之。"

②《纲目》:"治卒心痛,烧存性,研,以新汲水服一钱。"

③《本草求原》:"治夹阴风寒邪热,煮汁饮。"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椰子皮

功效作用

功能

止血,止痛。

主治

治鼻衄,胃痛,吐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化学成分

叶含青蟹肌醇。

药理作用

叶和茎的煎剂及水提取物(加酒精除去沉淀者)对离体豚鼠回肠有兴奋作用,对离体大鼠子宫无明显作用。麻醉狗静脉注射煎剂有降低血压作用。小鼠腹腔注射煎剂0.1克生药/只,24小时内2只鼠全部死亡。水提取物毒性较小,腹腔注射1克生药/只才引起相同毒性。

相关论述

1、《开宝本草》:止血,疗鼻衄,吐逆霍乱,煮汁服之。

2、《纲目》:治卒心痛,烧存性,研,以新汲水服一钱。

3、《本草求原》:治夹阴风寒邪热,煮汁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棕榈科椰子属植物椰子。

形态特征

大乔木,高15-30m,茎粗壮,有环状叶痕,基部增粗,常有簇生小根。叶簇生茎顶;叶柄粗壮,长达1m以上;叶片羽状全裂,长3-4m;裂片多数,外向折叠,线状披针形,长65-100cm,宽3-4cm;先端渐尖,革质。肉穗花序腋生,长1.5-2m,多分枝,雄花聚生于分枝上部,雌花散生于下部;佛焰苞纺锤形,厚木质,最下部的长60-100cm或更长,老时脱落;雄花萼片3,鳞片状,长3-4mm;花瓣3片,卵状长圆形,长1-1.5cm;雄蕊6,长4mm;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萼片阔圆形,宽约2.5cm;花瓣与萼片相似,但较小。坚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长15-25cm,先端微具3棱,外果皮薄,中果皮厚纤维质,内果皮木质坚硬,近基处有3萌发孔。种子1颗,种皮薄,紧贴着白色坚实的胚乳,胚乳内有一富含液汗空腔;胚基生。花、果期主要在秋季。

分布区域

分布于台湾、广东南部诸岛及雷州半岛、海南、广西及云南。

道地产区

台湾、广东南部诸岛及雷州半岛、海南、广西及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长热带地区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