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叶,中药名。为卫矛科植物大叶黄杨EuonymusjaponicusThunb.的叶。分布于全国各地。具有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疮疡肿毒。
疮疡肿毒。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zcus Thunb.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japonzcus Thunb.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土壤湿润的向阳地或庭园栽培。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多栽培作绿篱。
大叶黄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株高3-8m。小枝近四棱形。单叶对生;叶柄长约1m;叶片厚革质,倒卵形,长圆形至长椭圆形,长3-6cm,宽2-3cm,先端钝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2.5-3.5cm,一至二回二歧分枝,每分歧有花5-12朵,花白绿色,4数;花盘肥大。蒴果扁球形,径约1cm,淡红色,具4浅沟;果梗四棱形。种子棕色,有橙红色假种皮。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叶含三萜类无羁萜(friedelin),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anol)和无羁萜醇(friedelanol)。又含槲皮素-3-β-D-葡萄糖-7-α-L-鼠李糖甙和山柰酚-3-β-D-葡萄糖-7-β-L-鼠李糖甙等黄酮类;叶子黄色部分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较绿色部分为多。
解毒消肿。主疮疡肿毒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大叶黄杨叶
解毒消肿。
疮疡肿毒。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尚不明确。
叶含三萜类无羁萜,表无羁萜醇和无羁萜醇。又含槲皮素-3-β-D-葡萄糖-7-α-L-鼠李糖甙和山柰酚-3-β-D-葡萄糖-7-β-L-鼠李糖甙等黄酮类;叶子黄色部分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较绿色部分为多。
《浙江药用植物志》:“解毒。治疮毒。”
治无名肿毒及蜂窝织炎:以大叶黄杨叶捣烂外敷。
春季采收,晒干。
卫矛科卫矛属大叶黄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株高3-8m。小枝近四棱形。单叶对生;叶柄长约1cm;叶片厚革质,倒卵形,长圆形至长椭圆形,长3-6cm,宽2-3cm,先端钝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2.5-3.5cm,一至二回二歧分枝,每分歧有花5-12朵,花白绿色,4数;花盘肥大。蒴果扁球形,径约1cm,淡红色,具4浅沟;果梗四棱形,种子棕色,有橙红色假种皮。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分布于全国各地。
全国各地。
生于土壤湿润的向阳地或庭园栽培。
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寒性强,以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土栽培为宜。
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
1、种子繁殖:于9-10月果实成熟时采种,去掉种皮,阴干,宜随采随播。撒播到苗床上,覆盖细土2cm,浇水保湿。此法适宜于引种。
2、扦插繁殖:在春季3-4月进行,选择二年生枝条长20cm左右,剪去叶片,按行株距15cm×15cm斜插于土中,稍压紧后浇水,保持湿润。插后30-40d可以定植。按行株距150cm×100cm开穴,施足基肥后,选阴天种植。大田生产多采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