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山羊奶子

畲山羊奶子,中药材名。本品为胡颓子科植物畲山胡颓子的根。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具有祛痰止咳,利湿退黄,解毒的功效。主咳喘,黄疸型肝炎,风湿痹痛,痈疖。

别名 牛奶子、斑楂、天青下白、梅梅树
药味 味淡
药性
归经 味淡;微苦;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痰止咳,利湿退黄,解毒。
主治

主咳喘,黄疸型肝炎,风湿痹痛,痈疖。

畲山羊奶子
  • 畲山羊奶子
  • 畲山羊奶子
畲山羊奶子
拼音注音
Shé Shān Yánɡ Nǎi Zǐ
别名

牛奶子、斑楂、天青下白、梅梅树

来源

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畲山胡颓子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nus argyi Lev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根,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300m的林下、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原形态

畲山胡颓子,落叶或常绿灌木,高2-3m。具刺。幼枝密被淡黄白色鳞片。叶发于春秋两季,单叶互生,大小不等,薄纸质或膜质;大叶倒卵形或宽椭圆形,长6-10cm,宽3-5cm,小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4cm,宽0.8-2cm,先端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全缘,幼时上面具灰白色鳞毛,成熟后无毛,淡绿色,下面幼时具白色星状柔毛或鳞毛,成熟后常脱落,被白色鳞片。花淡黄色,下垂,被银白色和淡黄色鳞片;常5-7花簇生于新枝基部成伞形总状花序;花被筒漏斗状圆筒形,长5.5-6mm,上部4裂;雄蕊4,生花被筒喉部;花柱无毛。果实倒卵状长圆形,长13-15mm,直径6mm,幼时被银白色鳞片,成熟时红色。花期1-3月,果期4-5月。

性味

味淡;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痰止咳;利湿退黄;解毒。主咳喘;黄疸型肝炎;风湿痹痛;痈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畲山羊奶子

功效作用

功能

祛痰止咳,利湿退黄,解毒。

主治

主咳喘,黄疸型肝炎,风湿痹痛,痈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根,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胡颓子科植物畲山胡颓子。

形态特征

畲山胡颓子,落叶或常绿灌木,高2-3m。具刺。幼枝密被淡黄白色鳞片。叶发于春秋两季,单叶互生,大小不等,薄纸质或膜质;大叶倒卵形或宽椭圆形,长6-10cm,宽3-5cm,小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4cm,宽0.8-2cm,先端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全缘,幼时上面具灰白色鳞毛,成熟后无毛,淡绿色,下面幼时具白色星状柔毛或鳞毛,成熟后常脱落,被白色鳞片。花淡黄色,下垂,被银白色和淡黄色鳞片;常5-7花簇生于新枝基部成伞形总状花序;花被筒漏斗状圆筒形,长5.5-6mm,上部4裂;雄蕊4,生花被筒喉部;花柱无毛。果实倒卵状长圆形,长13-15mm,直径6mm,幼时被银白色鳞片,成熟时红色。花期1-3月,果期4-5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道地产区

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

生长环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300m的林下、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