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哈鱼

大麻哈鱼,中药名。为鲑科动物大麻哈鱼Oncorhynchusketa(Walbaum)的全体。我国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及图们江。具有补虚,健胃,利水的功效。主治虚劳羸瘦,消化不良,水肿。

别名 大马哈鱼、大马哈、大发哈、果冬、秋鲑
药味 味甘
药性 微温
归经 味甘,性微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补虚,健胃,利水。
主治

虚劳羸瘦,消化不良,水肿。

大麻哈鱼
  • 大麻哈鱼
  • 大麻哈鱼
大麻哈鱼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虚,健胃,利水。

主治

虚劳羸瘦,消化不良,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00-200g;或焙干研末。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化学成分

1、肉含三酰甘油、卵磷脂、植烷酸、亚油酸、棕榈酸、油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胆甾醇、亮氨酸、脯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鹅肌肽、组氨酸、牛磺酸、丙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肌苷酸、肌苷、次黄嘌呤、氧化三甲胺、三甲胺、三甲铵乙内盐。含虾黄质异构体,其中(3S,3′S)-虾黄质占78%-85%,(3R,3′R)-虾黄质占12%-17%,内消旋虾黄质占2%-6%。含鲑属黄质、鸡油菌黄质。含组织蛋白酶B、L、D、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胶原。微量元素有铁、铜、锰、镉、钴、铅锌、锶。

2、此外,还含维生素B1、B2、烟酸。

3、皮肤含鸟嘌呤、次黄嘌呤。

相关论述

《东北动物药》:“滋补,利水,健胃。治消化不良,胸腹胀满,水肿。”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由海入江产卵后捕捞,用时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或焙干备用。

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

鲑科大麻哈鱼属大麻哈鱼。

形态特征

体稍侧扁,一般长约60cm。头大,吻长,突出,微弯,尤其雄鱼在生殖期吻弯曲如钩状,使上下颌不相吻合。眼距吻端比距鳃孔为近。口大,牙扁而尖锐,顶端向内微弯,上下颌各具1列大牙。鳃孔大,鳃耙19-25。体被细小圆鳞。侧线明显。侧线鳞132-148(19-26/18-24)。背缘自头后渐次降起直至背鳍基部。背鳍3-4,9-11,起点距吻端与距尾鳍基约相等。脂鳍小,和臀鳍相对。臀鳍2-4,12-15。胸鳍1,14-16,较小,位低。腹鳍1-2,8-11。尾鳍叉形。头背和体背青黑色,腹部银白色,成鱼体侧有10-12条橙赤色的横斑。臀鳍、腹鳍灰白色。

分布区域

我国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及图们江。

道地产区

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及图们江。

生长环境

为回游性鱼类,每年秋季生殖鱼群进入江河产卵,产卵期10-11月,常于水质澄清的砂砾底质,水深1m、水温4-12℃处产卵,卵沉性,黄红色,球形,径5.4-7.3mm,怀卵量3000-5000粒,产卵后亲鱼大部分死亡。受精卵于次年春季孵化,当仔鱼长到50mm时开始降河入海,3-5年后鱼体性腺成熟又开始溯河生殖回游。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常食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甲壳类及其他小型鱼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