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仑木

达仑木,中药材名。本品为茜草科植物乌口树的全株。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祛风消肿,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胃肠绞痛,蜂窝组织炎,脓肿,口腔炎。

别名 -
药味 味酸
药性 微温
归经 味酸,辛,微苦,性微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消肿,散瘀止痛。
主治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胃肠绞痛,蜂窝组织炎,脓肿,口腔炎。

达仑木
  • 达仑木
  • 达仑木
  • 达仑木
  • 达仑木
  • 达仑木
  • 达仑木
  • 达仑木
  • 达仑木
达仑木
拼音注音
Dá Lún Mù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乌口树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renna attenuata (Voigt) Hutch.[Stylocoryna attenuata voig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切成碎片或扎成捆,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次生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原形态

乌口树,灌木至小乔木,高2-6m。全株无毛。叶对生;叶柄长6-12mm;托叶长5-7mm,基部合生成一完整鞘包围着小枝;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6-12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均无毛而具光泽。花序顶生,为伞房花序式排列的聚伞花序,分枝对生;小苞片极小,钻形;花具短梗;萼管陀螺状,萼檐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喉部有毛,先端5裂,开放时外反;花柱无毛;胚珠每室1颗。果实球形,干时黑色。花期3-7月。

性味

酸;辛;微苦;微温

功能主治

祛风消肿;散瘀止痛。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胃肠绞痛;蜂窝组织炎;脓肿;口腔炎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浸酒擦;或药酒湿敷。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服;或水煎含漱。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达仑木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消肿,散瘀止痛。

主治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胃肠绞痛,蜂窝组织炎,脓肿,口腔炎。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浸酒擦;或药酒湿敷。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服;或水煎含漱。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通筋骨,起劳伤。

2、《广西药植名录》:清热,解毒,镇痛。治头痛,身骨痛。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枝叶适量,以好白酒浸泡15天,用药酒外擦。

2、蜂窝组织炎,脓肿:药酒湿敷。

3、胃肠绞痛:用药酒内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

4、口腔炎:用枝叶适量,水煎含漱。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切段,切成碎片或扎成捆,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茜草科植物乌口树。

形态特征

乌口树,灌木至小乔木,高2-6m。全株无毛。叶对生;叶柄长6-12mm;托叶长5-7mm,基部合生成一完整鞘包围着小枝;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6-12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均无毛而具光泽。花序顶生,为伞房花序式排列的聚伞花序,分枝对生;小苞片极小,钻形;花具短梗;萼管陀螺状,萼檐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喉部有毛,先端5裂,开放时外反;花柱无毛;胚珠每室1颗。果实球形,干时黑色。花期3-7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道地产区

广东、海南、广西。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次生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