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泡果

黄泡果,中药材名。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栽秧泡的果实。春、夏采收。功能主治为:补肾涩精。治神经衰弱,多尿,遗精,早泄。

别名 -
药味 味酸
药性
归经 味酸,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补肾涩精。
主治

治神经衰弱,多尿,遗精,早泄。

黄泡果
  • 黄泡果
  • 黄泡果
黄泡果
拼音注音
Huánɡ Pào Guǒ
出处

《文山中草药》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栽秧泡果实。春、夏采收。

性味

酸,平。

功能主治

补肾涩精。治神经衰弱,多尿,遗精,早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黄泡果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肾涩精。

主治

治神经衰弱,多尿,遗精,早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1.5~3米。茎、叶柄和叶轴均被红棕色柔毛,并有倒钩刺和较密的褐色刚毛。3出复叶,小叶片阔倒卵形或倒心形,中央小叶较大,长4.2~5.5厘米,宽4.6~6厘米,先端截形或圆形,通常凹入,基部宽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绿色,沿叶脉具细柔毛,下面粉绿色,密被白色细绒毛;总叶柄长1.6~2.5厘米;托叶针形,长约3毫米。花成密生的聚伞花序,白色或淡红,直径约7~10毫米;萼片5,阔卵形,两面有毛:花瓣5,倒卵形;雄蕊多数,分离;雌蕊多数,花柱几顶生。聚合果球形,橘黄色,小核果具1种子。花期春季。

分布区域

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道地产区

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山坡、灌木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