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菇草

夏菇草,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筋骨草Ajuga decumbens Thunb.的全株,又名白毛夏枯草。具有止咳化痰,清热,凉血,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气管炎,吐血,衄血,赤痢,淋病,咽喉肿痛,疔疮,痈肿,跌打损伤。  

别名 白毛夏枯草、散血草、破血丹
药味 味苦、甘
药性
归经 味苦、甘,性寒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止咳化痰,清热,凉血,消肿,解毒。
主治

气管炎,吐血,衄血,赤痢,淋病,咽喉肿痛,疔疮,痈肿,跌打损伤。

夏菇草
  • 夏菇草
  • 夏菇草
夏菇草

功效作用

功能

止咳化痰,清热,凉血,消肿,解毒。

主治

气管炎,吐血,衄血,赤痢,淋病,咽喉肿痛,疔疮,痈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2-3两);打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捣汁含漱。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化学成分

全草含黄酮甙及皂甙、生物碱、有机酸、鞣质、酚性物质、甾体化台物、还原糖等。甾体化合物中,含杯苋甾酮、蜕皮甾酮以及微量的筋骨草甾酮C等昆虫变态激素;另含一种与此激素作用相反的成分筋骨草内酯。根含筋骨草糖。

药理作用

1、止咳作用:各种提取物,如酸性酒精提取物、黄酮甙、总酸酚、结晶Ⅰ(甾体化合物)及皂甙,给小鼠灌胃都有一定止咳作用,除去黄酮的总酸酚则无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黄酮甙止咳作用较好,2.5mg/只腹腔注射的止咳作用与可待因0.4mg/只者相似。

2、祛痰作用:酸性酒精提取物、黄酮甙、总酸酚、总生物碱及结晶Ⅰ给小鼠灌胃均有一定的祛痰作用(酚红法),皂甙的祛痰作用不显着。

3、平喘作用:酸性酒精提取物、黄酮甙以及总生物碱给豚鼠腹腔注射时,均有一定平喘作用(组织胺与乙酰胆碱混合液喷雾法),而以黄酮甙的作用最好,250mg/kg时相当于氨茶碱125mg/kg的效果。总酸酚、结晶Ⅰ和皂甙均无平喘作用,用豚鼠离体支气管肺灌流法证明白毛夏估草的碱性乙醚提取物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4、抑菌作用:煎剂或醇一乙醚提取液在试管内有一定抑菌作用,提取物中以铅盐去杂质后的酸醚提出液抑菌作用最强,主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茵。

毒理作用

酸性酒精提取物半数致死量,小鼠灌胃为254-288g(生药)/kg,腹腔注射为39.9-42.0g(生药)/kg。

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金疮止血,长肌,断鼻中衄血,取叶邓榉笾;亦煮服断血瘀及卒下血。”

2、《纲目拾遗》:“专清肝火。”

3、《本草再新》:“清火开气。”

4、《植物名实图考》:“养筋,和血,散寒,酒煎服。捣敷”

5、《分类草药性》:“退火散血,消肿毒。跌打损伤,泡酒服。”

6、《福建中草药》:“清热泻火,消肿解毒。治痢疾,白喉,喉炎,扁桃腺炎,婴儿头面湿疹,疔疮,牙痈,牙痛,乳痈,狂犬咬伤。”

7、《四川中药志》:“治房伤,咳嗽,吐血及妇人血气痛。”

8、《闽东本草》:“治手掌或手指刺伤,蛇虫咬伤。”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痢疾:鲜筋骨草三两。捣烂绞汁,调蜜炖温服。(《福建中草药》)

2、治喉痛:白夏枯草,开水泡,内服。(《江苏植药志》)

3、治危笃肺痈痿症:雪里青捣汁服,如吐尤妙。(《纲目拾遗》)

4、治肺痿;雪里青。捣汁,加蜜和匀,作二次服,每日服五、七次。(《纲目拾遗》)

5、治肺痨:金疮小草全草二至三钱。晒干研末服,每日三次。(《湖南药物志》)

6、治肿痛,散风火结滞,咳血:雪里青根,精猪肉切片层层隔开,白酒淡煮至烂食之。

7、治咽喉急闭:雪里青捣汁灌之。

8、治单双蛾:木莲蓬、雪里青根叶捣汁,米醋滚过,冲入前汁,含少许咽之,吐出愈。

9、治齿痛:雪里青捣汁,含痛处,再用酒和服少许。

10、治痔:雪里青汤洗之。(7方以下出《纲目拾遗》)

11、治疯狗咬伤:鲜白毛串全草五至八钱(干者三至五钱),和红薯烧酒半斤至十两,炖一小时,温服。(《福建民间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3-4月或9-10月,采取全株,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全草长10-25cm。根细小,暗黄色。地上部分灰黄色或暗绿色,密被白柔毛。茎细,具四棱,质轮柔韧,不易折断。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匙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6cm,宽1.5-2.5cm,绿褐色,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边缘有波状锯齿;叶柄具狭翅。轮伞花序腋生,小花二唇形,黄褐色。气微,味苦。以色绿、花多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唇形科植物筋骨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茎方形,基部匍匐,多分枝,全株被白色柔毛。单叶对生,有柄,卵形、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11cm,宽1-3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波状粗齿,上面绿色,幼时下面紫色,两面有短柔毛。花轮有数花,腋生;在枝顶者集成多轮的穗状花序;苞片叶状卵形,生于花轮下方;萼钟状,有5齿,齿三角形,外面和齿边有白色长柔毛;花冠白色或淡紫色,唇形,外面有短柔毛,内部有毛环,上唇半圆形,极短,下唇外折,3裂;雄蕊4,2强,着生花冠筒上而略伸出筒外;雌蕊1,子房4裂,花柱丝状,柱头2裂。小坚果灰黄色,具网状皱纹。花期3-4月。果期5-6月。

分布区域

分布几遍全国。

生长环境

生长于路旁、河岸、山脚下、荒地上。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阴湿。以疏松肥活的夹沙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为宜。

繁殖方式

用种子和分株繁殖。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用育苗移栽法。春、夏、秋季均可播种育苗,每1hm2用种量7.5kg。在生长3-4片真叶时移栽,按行株距各33cm开穴,每穴栽3-4株。

2、分株繁殖:除在冬季中耕除草时,拣用已生根的匍匐枝栽种外,还可在第2年的2-3月分苗栽种。为创造其喜荫环境,可间种蚕豆、豌豆、玉米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