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

黑木耳,中药名。为木耳科植物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 ex Hook.)Underw.的子实体。具有补气血,润肺养阴,凉血止血,降压,抗癌的功效。主治血虚气亏,四肢抽搦,肺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产后虚弱,白带过多,崩漏,血痢,肠风痔血,便秘和跌打损伤。

别名 树鸡、木机、木耳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平;归胃、肝、大肠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补气血,润肺养阴,凉血止血,降压,抗癌。
主治

血虚气亏,四肢抽搦,肺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产后虚弱,白带过多,崩漏,血痢,肠风痔血,便秘和跌打损伤。

黑木耳
  • 黑木耳
  • 黑木耳
黑木耳

功效作用

功能

补气血,润肺养阴,凉血止血,降压,抗癌。

主治

血虚气亏,四肢抽搦,肺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产后虚弱,白带过多,崩漏,血痢,肠风痔血,便秘和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6-30g,煎服;或研末服。外用:适量。

禁忌

大便不实者忌用。

注意事项

1、服用维生素药物时不宜食用。黑木耳中含有多种人体易于吸收的多种维生素,服用维生素时食用木耳可造成药物蓄积。此外,木耳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对合成的维生素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故服用维生素药物时不宜食用黑木耳。

2、服用四环素类药物及红霉素、甲硝唑、西咪替丁时不应食用。黑木耳里所含的钙,可和药物结合成一种牢固的结合物,使营养价值和灭菌作用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弱;黑木耳中的钙、镁离子还可和红霉素等药物结合,延缓或减少药物的吸收。

3、不应用热水泡发黑木耳,木耳是一种菌类植物,采摘时含有大量的水分,干燥后变成草质,用凉水浸泡发制,水分可缓慢地浸入,能使木耳恢复到生长期的半透明状,发制出的木耳量多、脆嫩,吃起来爽口,也便于存放。如用热水发制,可比冷水发制的量减少1/3左右,且口感绵软发黏,不适于保存。

4、新鲜木耳不应食用,新鲜木耳含有一种卟啉类光感物质,食用后身体被太阳照射的暴露部位可引起日光性皮炎,出现瘙痒、水肿、疼痛,甚至发生坏死,个别严重者因咽喉水肿还可发生呼吸困难,干燥后所含的毒性则消失。

5、脾虚消化不良或大便稀者忌食,对黑木耳及类似真菌过敏者也应慎食,患有血小板减少等有出血性倾向疾病者,应少食或不食黑木耳,否则会有加重出血倾向。

6、适量泡发,如果黑木耳泡多了,冰箱冷藏24小时,超过24小时后,不管是否变质都要扔掉。

化学成分

黑木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钙、维生素、粗纤维,其中蛋白质含量和肉类相当,铁比肉类高10倍,钙是肉类的20倍、维生素B,是一般蔬菜的10倍以上,对患有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血糖的病人非常有益。

药理作用

本品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抑制血小板聚积,有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可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和百分率,对抗治疗肿瘤的化学药物引起的白细胞下降;可提高钴60照射动物的存活率,已证实有抗放射作用;还能促进小鼠血清中蛋白的生物合成。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吐血、便血、痔疮出血,或妇女崩漏失血:木耳15-30g,湿水浸泡,洗净,以水煮烂后,加白糖适量服。

2、妇女崩中漏下,或有瘀血者:木耳60g,炒至见烟为度,加血余炭10g,共研细末。每次服6-10g,温开水或淡醋送下。

3、高血压眼底出血:黑木耳30g,红枣20只,大米100g,冰糖150g,共煮粥。

4、妇女贫血体弱:黑木耳25g,龙眼15g,红枣15只,冰糖适量。用小火焖烂服用。

5、安神、降压、减少血小板凝聚、防血栓形成:水发黑木耳250g,水发海带100g,蒜头1瓣,佐料适量。

6、减少血凝、防血栓、抗老防癌:猪前蹄1只(约500g),水发木耳25g,佐料适量。

药膳食疗

1、红枣黑木耳汤:将20g黑木耳洗净泡发,放进碗中,加适量水,20枚红枣、适量冰糖,放置蒸锅中蒸1小时即可。用于贫血、脾胃虚弱。

2、凉拌黑木耳:将30g黑木耳洗净泡发,用开水焯熟,撕块;再把少许黄瓜、胡萝卜洗净切丝,放进碗中,加上木耳、适量鸡精、盐、醋,拌匀即可。用于便秘、肥胖、贫血。

3、黑木耳粥:将30g木耳、50g大米,洗净泡发,放进锅中,加水,共煮成粥,待粥成,加适量冰糖即可。用于脾胃虚弱、便秘、贫血。

4、木耳山药:将30g黑木耳洗净泡发;30g山药洗净去皮,切块,裹层淀粉后放进油锅里炸;在炒锅放进葱丝、蒜蓉,爆炒后放进黑木耳、山药,下盐即可食用。用于脾虚、贫血。

5、木耳猪尾汤:黑木耳30g洗净泡发,生地10g洗净,猪尾100g开水汆透,取全部食材入炖盅,同清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煲2小时即可。用于贫血。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采收,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子实体呈不规则块片,多皱缩,大小不等,表面黑褐色或紫褐色,疏生极短绒毛,子实层面色较淡。用水浸泡后则膨胀,形似耳状,厚约2mm,棕褐色,柔润,微透明,有滑润的黏液。气微香,味淡。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木耳属的食用菌,是子实体胶质,成圆盘形,不规则形,直径3-12cm。黑木耳子实体丛生,常覆瓦状叠生,耳状、叶状,边缘波状、薄,宽2-6cm,最大者可达12cm,厚2mm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基部固着于基质上。初期为柔软的胶质,黏而富弹性,以后稍带软骨质,干后强烈收缩,变为黑色硬而脆的角质至近革质。背面呈弧形,紫褐色至暗青灰色,疏生短绒毛。绒毛基部褐色,向上渐尖,尖端几无色,(115-135)μm×(5-6)μm。里面凹入,平滑或稍有脉状皱纹,黑褐色至褐色。菌肉由有锁状联合的菌丝组成,粗2-3.5μm。子实层生于里面,由担子、担孢子及侧丝组成。担子长60-70μm,粗约6μm,横隔明显。孢子肾形,无色,(9-15)μm×(4-7)μm;分生孢子近球形至卵形,(11-15)μm×(4-7)μm,无色,常生于子实层表面。

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福建、江苏等地。

生长环境

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