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中药名。为蒺藜科蒺藜属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果实。具有平肝,解郁,明目,祛风的功效。主治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房胀痛,癥瘕,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痈疽,瘰疬。
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房胀痛,癥瘕,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痈疽,瘰疬。
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
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本品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直径7~12mm。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质坚硬。无臭,味苦、辛。
置干燥处,防霉。
蒺藜除去杂质。
炒蒺藜取净蒺藜,炒至微黄色,碾去刺即可。
盐蒺藜取去刺蒺藜,用盐水拌匀,闷透,用小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干。
本品粉末黄绿色。纤维木化,上下层纵横交错排列,少数单个散在,有时纤维束与石细胞群相连结。石细胞长椭圆形或类圆形,成群。种皮细胞多角形或类方形,直径约30μm,壁网状增厚,木化。草酸钙方晶直径8~20μm。
归肝经。
辛、苦,微温;有小毒。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6~9g。
硬蒺藜、蒺骨子、刺蒺藜
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生于田野、路旁及河边草丛。各地均产。主产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山西、陕西。
一年生匍匐草本,多分枝,全株有柔毛。羽状复叶互生或对生;小叶5~7对,长椭圆形,长6~15mm,宽2~5mm,基部常偏斜,有托叶。花单生于叶腋;萼片5;花瓣5,黄色,早落;雄蕊10,5长5短;子房上位,5室,柱头5裂。花期6~7月,果实8~9月。
果实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直径7~12mm。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质坚硬。味苦、辛。
含甾体皂甙,其皂甙元为薯蓣皂甙元(diosgenin)、鲁期可皂甙元(ruscogenin)、海可皂甙元(hecogenin)、吉托皂甙元(gitoogenin)等,另含蒺藜甙(tribuloside)、山柰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紫云英甙(astragalin)、哈尔满碱(harmine)等。
性微温,味辛、苦。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蒺藜
平肝,解郁,明目,祛风。
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房胀痛,癥瘕,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痈疽,瘰疬。
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外用:水煎洗;或研末调敷。
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
1、《本草汇言》:“阴虚不足,精髓血津枯燥致疾者,俱禁用之。”
2、《得配本草》:“肝虚、受孕,二者禁用。”
1、果实含黄酮类:刺蒺藜苷即银椴苷,山柰酚,山柰酚-3-葡萄糖苷,山柰酚-3-芸香糖苷,槲皮素,维生素C。还含薯蓣皂苷元。
2、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等。另含哈尔满,大黄素甲醚,蒺藜酰胺,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咖啡酰胺。
1、降压及抗心肌缺血作用,延缓衰老作用,性强壮作用。
2、其他作用:刺痢疾果实的生物碱部分对离体大鼠小肠和蛙腹直肌可抑制乙酰胆碱产生的收缩,并有中等利尿作用;水提取部分对大鼠小肠也有抗乙酰胆碱作用,其利尿作用不显著。本品的利尿作用是由于所含的钾盐和生物碱引起,轻度腹水和水肿患者应用生物碱部分也有轻度利尿作用。
1、《本经》:“主恶血,破癥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
2、《药性论》:“治诸风疬疡,破宿血,疗吐脓,主难产,去躁热。”
4、《日华子》:“治风,明目最良。”“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催生并堕胎。益精,疗肿毒,及水脏冷,小便多,止遗沥、泄精、溺血。”
5、《本草蒙笙》:“疗双目赤疼,翳生不已。治遍身白癜,瘙痒难当。”
6、《纲目》:“治风秘,及蛔虫心腹痛。”
7、《本草正》:“除喉痹、癣疥、痔瘰、癜风、通身湿烂、恶疮、乳岩、带下。”“凉血养血,亦善补阴。”
8、《本草备要》:“泻肺气而散肝风。”
1、治伤寒头痛,身热,百节疼痛:蒺藜子(炒,去刺)、白芷、附子(炮)、白僵蚕(炒)等分。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茶清或酒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四白散)
2、治肝肾风毒上攻,目赤痛痒,昏花羞明,多泪:黄芪、独活、白痢疾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薄荷酒调服。《医学入门》四生散)
3、治胸痹,膈中胀闷不通或作痛:刺痢疾一斤(带刺炒),磨为细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钱,白汤调服。
4、治乳胀不行,或乳岩作块作痛:刺蒺藜二三斤(带刺炒),为末。每早、午、晚不拘时,白汤作糊调服。
5、治恶血积聚或成癥瘕:刺蒺藜一斤(带刺炒),干漆二两(炒)。俱为末,水发为丸,绿豆大。每晚饭后、临睡服二钱,酒下。
6、治一切脚气,不问虚实寒热:刺蒺藜八两(带刺炒),木瓜五两(炒)。共为末。每早服五钱,白汤调服。
7、治黄疸:刺蒺藜五两(带刺炒),茵陈草四两(炒),俱为末。每早晚各取五钱,水二碗煎汤饮。(3-7方出自《本草汇言》引《方龙潭家秘》)
8、治阴疝牵引小腹痛:蒺藜(去角炒)、附子(炮,去皮、脐)、栀(子)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六分,去淬,食前温服。(《宣明论方》蒺藜汤)
9、行经:当归、杜蒺藜各等分。上为末,米饮汤调服,食前。(《儒门事亲》当归散)
10、治瘰疬脓溃不干:刺蒺藜八两(带刺炒),牡丹皮三两(炒),当归身四两(炒),共为末,蜜丸早晚用。(《本草汇言》引《方龙潭家秘》)
8-9月果实由绿色变成黄白色,大部分已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几天,脱粒,再晒干。
贮干燥容器内,炒蒺藜、盐蒺藜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药材性状:
复果多由5分果瓣组成,放射状排列呈五棱状球形,直径7-12mm。商品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斧状三角形,长3-6mm,淡黄绿色,背面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成八字形分开,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果皮坚硬,木质,内含种子3-4粒。种子卵圆形,稍扁,有油性。气微,味苦。
饮片性状:
1、蒺藜:为放射状五棱形,直径6-10mm,表面绿白色或灰白色,背部隆起,有许多网纹及小刺。质坚硬,剖面可见白色而有油性的种仁。无臭,味苦、辛。
2、炒蒺藜:为不规则的三棱形颗粒,表面微黄色。
3、盐蒺藜:形如蒺藜,表面浅黄色,味微咸。
蒺藜科蒺藜属植物蒺藜。
一年生草本。茎通常由基部分枝,平卧地面,具棱条,长可达1m左右;全株被绢丝状柔毛。托叶披针形,形小而尖,长约3mm;叶为偶数羽状复叶,对生,一长一短;长叶长3-5cm,宽1.5-2cm,通常具6-8对小叶;短叶长1-2cm,具3-5对小叶;小叶对生,长圆形,长4-15mm,先端尖或钝,表面无毛或仅沿中脉有丝状毛,背面被以白色伏生的丝状毛。花淡黄色,小型,整齐,单生于短叶的叶腋;花梗长4-10mm;萼5,卵状披针形,渐尖,长约4mm,背面有毛,宿存;花瓣5,倒卵形,先端略呈截形,与萼片互生;雄蕊10,着生于花盘基部,基部有鳞片状腺体;子房5心皮。果实为离果,五角形或球形,由5个呈星状排列的果瓣组成,每个果瓣具长短棘刺各1对,背面有短硬毛及瘤状突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
分布于全国各地。
生于荒丘、田边及田间。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怕涝。以阳光充足、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适宜栽培,多雨地区及黏土、洼地均不宜栽种。
种子繁殖。
因果壳坚硬,在播种前要碾磨果实,使果瓣分离,再磨去果刺,进行播种。作高畦,按行株距50cm×40cm开穴,穴深10cm,每穴播种子5-6颗,覆土,稍加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