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芦巴,中药名。为豆科胡芦巴属植物胡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的成熟种子。具有温肾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寒疝腹痛,腹泻胀痛,足膝冷痛,寒湿脚气,阳痿滑泄,精冷囊湿。
1、寒疝腹痛,腹胁胀痛:本品温肾助阳,温经止痛,用治肾阳不足,寒凝肝脉,气血凝滞所致诸症。
2、足膝冷痛,寒湿脚气:本品苦温之性,温肾肝之阳,散筋骨寒湿,用治阳虚气化不行,寒湿下注,足膝冷痛,寒湿脚气。
3、阳痿滑泄,精冷囊湿:本品补肾助阳,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不用,滑泄精冷,头晕目眩等症。
葫芦巴(侯宁极《药谱》),苦豆(《饮膳正要》),芦巴(《本草原始》),胡巴(《本草求真》),季豆(《东北药植志》),小木夏、香豆子(《新疆中草药手册》)。
《嘉佑本草》
为豆科植物胡芦巴的种子。秋季种子成熟后采收全草,打下种子,除净杂质,晒干。
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安徽、浙江、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以及新疆等地有栽培。主产河南、安徽、四川等地;云南、陕西和东北等地亦产。
胡芦巴,又名:芸香草(《盛京通志》),香草、苦草、苦朵菜、香苜蓿。
一年生草本,高40~50厘米。茎丛生,几光滑或被稀疏柔毛。3出复叶,小叶卵状长卵圆形或宽披针形,长1.2~3厘米,宽1~1.5厘米,近先端有锯齿,两面均有稀疏柔毛,小叶柄长1~2毫米,总柄长6~12毫米;托叶与叶柄连合,狭卵形,先端急尖。花无梗,1~2朵腋生:萼筒状,萼齿5,披针形,比花冠短-半,外被长柔毛;花冠蝶形,初为白色,后渐变淡黄色,基部微带紫晕,旗瓣长圆形,先端具缺刻,基部尖楔形,龙骨瓣偏匙形,长仅旗瓣的1/3,翼瓣耳形,雄蕊10,2体;子房无柄,柱头顶生。荚果细长圆筒状,长6~11厘米,宽0.5厘米左右,被柔毛,并具网脉,先端有长尖。种子棕色,长约4毫米。花期4~6月。果期7~8月。
种子略呈斜方形或矩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厚约2毫米。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平滑。两面各具一条深斜沟,两条斜沟相接处可见种脐与珠孔。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纵切面可见内有一圈胚乳,用水浸后胚乳呈粘液状,子叶略不对称,呈淡黄色,胚根弯曲,肥大而长。横切面胚乳占面积较大,子叶2片,呈长圆形,一端有圆形的胚根。气微,粉碎时有特异的香气,味淡微苦。以个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置干燥处。
种子含龙胆宁碱、番木瓜碱、胆碱、胡芦巴碱等生物碱,皂甙元主要是薯蓣皂甙元、雅姆皂甙元和少量芰脱皂甙元、痕量替告皂甙元。尚分离出牡荆素、牡荆素-7-葡萄糖甙、荭草素或异荭草素的阿拉伯糖甙、黄酮的葡萄糖鼠李糖二糖甙,槲皮素、木犀草素等黄酮类。
种子的一般组成为:水分10.30%、灰分3.15%、脂肪7.61%、总蛋白16.97%、总糖3.68%、纤维素6.4%、半纤维素11.98%。脂肪油中固体脂肪酸92.9%、挥发性脂肪酸1.5%、不皂化成分0.9%;卵磷脂6.25%、植物甾醇0.5露。脂肪酸中主要是亚油酸和棕榈酸,并有少量油酸及亚麻酸。蛋白质中核蛋白55%。总糖中主要是半乳糖配甘露聚糖,还含维生素B1-320微克%。
叶含抗坏血酸约43毫克%。全草还富含钙、铁、胡萝卜素等。
胡芦巴碱一般认为无药理作用;但也有人报告它在神经肌肉标本上,能降低神经的时值,对肌肉的时值则为先降低后增加。种子的油中有催乳成分,此成分不含碘、氮、硫,无任何性激素样作用,去油后的种子含50%的不易消化的粘胶,故有某些致泻作用。种子还有轻度的驱肠线虫作用。
胡芦巴: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晒干。盐炒胡芦巴:取净胡芦巴加盐水喷洒拌匀,稍闷,微炒至发响,呈黄色,取出放凉。(每胡芦巴100斤,用食盐2.5斤,适量清水化开)
《纲目》:"胡芦巴,凡入药淘净,以酒浸一宿,晒干,蒸熟,成炒过用。"
入肾、肝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膀胱二经。"
②《玉楸药解》:"入足阳明胃、足少阴肾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④《本草便读》:"入肝、肾二经。"
苦,温。
①《珍珠囊》:"苦。"
②《饮膳正要》:"味苦,温,无毒。"
③《玉楸药解》:"味苦辛,气温。"
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品汇精要》:"妊妇勿服。"
②《本草汇言》:"肾脏有郁火内热者,宜斟酌。"
③《本草从新》:"相火炽盛,阴血亏少者禁之。"
补肾阳,祛寒湿。治寒疝,腹胁胀满,寒湿脚气,肾虚腰酸,阳痿。
①《嘉佑本草》:"主元脏虚冷气。得附子、硫黄,治肾虚冷,腹胁胀满,面色青黑;得蘹香子、桃仁,治膀胱气。"
②《纲目》:"治冷气疝瘕,寒湿脚气;益右肾,暖丹田。"
③《国药的药理学》:"为滋养强精药,用子阴痿、遗精及早泄。"
④《四川中药志》:"治寒泻。"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①治膀胱气:胡芦巴、茴香子、桃仁(麸炒)各等分。半以酒糊丸,半为散。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盐酒下;散以热米饮谓下,与丸于相间,空心服,日各一、二服。(《本草衍义》)
②治小肠气攻刺:葫芦巴(炒)一两。为末,每服二钱,茴香炒紫,用热酒沃,盖定,取酒调下。(《仁斋直指方》葫芦巴散)
③治大人小儿小肠气,蟠肠气,奔豚气,疝气,偏坠阴肿,小腹有形如卵,上下来去痛不可忍,或绞结绕脐攻刺,呕恶闷乱,并皆治之:葫芦巴(炒)一斤,吴茱萸(汤洗十次,炒)十两,川楝子(炒)一斤二两,大巴戟(去心,炒)、川乌(炮,去皮、脐)各六两,茴香(淘去土,炒)十二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温酒吞下;小儿五丸,茴香汤下。(《局方》葫芦巴丸)
④治肾脏虚冷,腹胁胀满:葫芦巴二两,附子(炮裂,去皮、脐)、硫黄(研)各三分。上三味,捣研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盐汤下。(《圣济总录》葫芦巴丸)
⑤治一切寒湿脚气,腿膝疼痛,行步无力:葫芦巴四两(浸一宿),破故纸四两(炒香)。上为细末,用大木瓜一枚,切顶去穰,填药在内,以满为度,复用顶盖之,用竹签签定,蒸熟取出,烂研,用前件填不尽药末,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送下,空心食前。(《杨氏家藏方》葫芦巴丸)
⑥治气攻头痛:葫芦巴(炒)、荆三棱(酒浸,焙)各半两,干姜(炮)二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生姜汤或温酒调服,不拘时候。(《济生方》葫芦巴散)
用于防治高山反应:将苦豆叶晒干研粉,炼蜜为丸,每丸含生药约2克。㈠预防用,每人2丸,开水冲服;观察62人,服药后未出现反应者21人,仍出现反应者41人。㈡治疗用,1日剂量8~12克,连服3天;观察108人,总有效率为28.4%;服药后有15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但均轻微,改为饭后服用或停服一顿后即消失。本品对改善单个一、二项症状较明显,如睡眠情况服药后改善者占68.5%;由此推想苦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对脉搏、呼吸改变不大。
①《纲目》:"胡芦巴,右肾命门药也,元阳不足,冷气潜伏,不能归元者宜之。张子和《儒门事亲》云,有人病目不睹,思食苦豆,即胡芦巴,频频不缺,不周岁而目中微痛,如虫行入眦,渐明而愈。按此亦因其益命门之功,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是也。"
②《本草求真》:"葫芦巴,苦温纯阳,亦能入肾补命门,……。功与仙茅、附子、硫黄恍惚相似,然其力则终逊于附子、硫黄,故补火仍须兼以附、硫、茴香、吴茱萸等药同投,方能有效。"
③《本草正义》:"胡芦巴,乃温养下焦,疏泄寒气之药,后人以治疝瘕、脚气等证,必系真阳式微,水寒气滞者为宜,苟挟温邪,即为大忌。"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胡芦巴
温肾助阳,散寒止痛。
1、寒疝腹痛,腹胁胀痛:本品温肾助阳,温经止痛,用治肾阳不足,寒凝肝脉,气血凝滞所致诸症。
2、足膝冷痛,寒湿脚气:本品苦温之性,温肾肝之阳,散筋骨寒湿,用治阳虚气化不行,寒湿下注,足膝冷痛,寒湿脚气。
3、阳痿滑泄,精冷囊湿:本品补肾助阳,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不用,滑泄精冷,头晕目眩等症。
内服:水煎,3-10g;或入丸、散。
阴虚火旺或有湿热者慎服。
本品含龙胆宁碱、番木瓜碱、胆碱、胡芦巴碱。还含皂苷、脂肪油、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B1。
1、对泌尿系统的影响:胡芦巴全草的地上部分的水或醇提取物具有降低血清中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改善肾功能,并有保护肾单位的作用。其正丁醇提取物还可减少尿中微量蛋白的含量。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番木瓜碱可引起血压下降。
3、对平滑肌的影响:番木瓜碱能抑制肠管和气管的平滑肌;妊娠子宫及正常子宫,少量使之兴奋,大量使之麻痹。此外,尚有麻痹骨骼肌的作用。
4、抗肿瘤的作用:番木瓜碱对淋巴样白血病L1210有明显抗癌活性,对P388亦有一定的活性。
5、抑制性腺的作用:胡芦巴种子提取物可使睾丸、附睾、腹前列腺和精囊的重量明显下降;使附睾、精囊和前列腺的总蛋白质和唾液酸的浓度以及睾丸的总蛋白质都明显下降。其提取物呈现抗生育和抗雄性激素两种活性。
6、此外,胡芦巴所含的半乳甘露聚糖类的黏液和甾体皂苷类有降血糖、利尿、抗炎等活性,并刺激毛发生长。
1、《嘉祐本草》:主元脏虚冷气。得附子、硫黄,治肾虚冷,腹胁胀满,面色青黑,得茴香子、桃仁,治膀胱气甚效。
2、《本草纲目》:治冷气疝瘕,寒湿脚气,益右肾,暖丹田。又“元阳不足,冷气潜伏,不能归元者宜之。”
3、《本草求真》:胡芦巴,苦温纯阳,亦能入肾补命门。功与仙茅、附子、硫黄恍惚相似,然其力则终逊于附子、硫黄,故补火仍须兼以附、硫、茴香、吴茱萸等药同投,方能有效。
1、用于肾阳不足,寒凝湿滞所致的寒疝腹痛,睾丸偏坠,局部冰冷者,常配吴茱萸、小茴香、川楝子同用,以温肾散寒止痛,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胡芦巴丸;治疗肾阳亏虚,寒邪内生之腹协胀满疼痛者,常配附子、硫黄等品以温阳逐寒,如《圣济总录》之胡芦巴丸;妇女经行腹痛,小腹冷痛者,可配小茴香、艾叶等温阳散寒之品同用;治寒温脚气、两脚酸胀、重坠冰冷,腿膝疼痛,遇寒加剧,或行步无力,抽搐拘挛者,配补骨脂、木瓜、牛膝同用,以温阳散寒、化湿舒筋,如《海上方》之破故纸丸。
2、用于脾肾虚寒之泄泻,常配补骨脂、人参、白术等温补脾肾,如《本草汇言》之治洞泄方。
1、胡芦巴配吴茱萸: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吴茱萸善于温肾暖肝,散寒止痛。两药配伍,可增强温肾元,暖下元,散寒湿的作用。适用于寒湿凝聚下焦所致寒疝腹痛等。
2、胡芦巴配附子: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附子善于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两药配伍,可增强作用。适用于肾脏虚冷,胁胀腹痛等。
3、胡芦巴配木瓜: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木瓜善于舒筋活络,除湿止痹。两药配伍,可增强助阳散寒,除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脚气,腿膝冷痛,胫肿无力等。
4、胡芦巴配覆盆子: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覆盆子善于补肾固精,缩尿止遗。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固精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亏虚所致滑精、腰酸背痛、性机能减退等。
5、胡芦巴配香附: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香附善于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两药配伍,可增强散寒理气,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妇女冲任虚寒,经行腹痛等。
6、胡芦巴配干姜: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干姜善于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两药配伍,可增强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中焦虚寒所致腹痛腹泻等。
7、胡芦巴配巴戟天: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巴戟天善于补肾壮阳,强筋健骨。两药配伍,可增强温肾助阳,散寒止痛,强筋健骨的作用。适用于肾阳虚弱,遗精阳痿等。
8、胡芦巴配补骨脂: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补骨脂善于补肾助阳,温脾止泻。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助阳,散寒止痛,温脾止泻的作用。适用于脾肾阳虚之泄泻、脘腹冷痛、阳痿遗精等。
1、吴茱萸与胡芦巴:两者均性温而善散寒止痛、助阳燥湿,同治阳虚肝寒之疝气痛、痛经,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然吴茱萸味辛苦,入肝、脾、胃经,芳香疏理,性热燥烈,为温燥疏降之品,兼有疏肝下气作用,善治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及寒凝肝脉之颠顶头痛;又能引火下行,可治口舌生疮及高血压。胡芦巴苦温而燥,专入肾经,长于温肾阳、逐寒湿、止疼痛,善治肾阳不足而兼寒湿诸证。
2、木瓜与胡芦巴:两药均可散寒除湿而用于寒湿脚气。但木瓜味酸入肝,益筋和血,有舒筋活络,除痹止痛之功,为治风湿痹痛的要药,尤以湿痹,筋脉挛急者更为适宜。木瓜尚入脾经,能化中焦之湿而醒脾和中,能舒筋活络而缓急,用治呕吐泄泻转筋。胡芦巴苦温而燥,专入肾经,长于温肾阳、逐寒湿、止疼痛,善治肾阳不足而兼寒湿诸证。
3、小茴香与胡芦巴:两药均辛温,入肝、肾二经,均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寒疝腹痛。不同之处在于小茴香辛温芳香,长于温肾暖肝,行气止痛,故凡下焦寒凝气滞诸证每多用之。胡芦巴善于温肾助阳,祛寒除湿,温经止痛,多用于肾阳不足,寒湿凝滞诸痛。小茴香尚入脾胃,能温中理气,调中止呕,芳香开胃,用治脾胃虚寒气滞诸证。胡芦巴温阳散寒力强,兼能逐寒湿,又治寒湿脚气。
强阳保肾丸、参茸黑锡丸、肾宝合剂。
胡芦巴丸(《和剂局方》)、胡芦巴丸(《圣济总录》)、胡芦巴丸(《杨氏家藏方》)。
夏秋季种子成熟时割取植株,晒干,打下种子。盐水炙或捣碎用。
1、胡芦巴: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炒胡芦巴:取净胡芦巴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黄棕色,微鼓起,时有爆裂声,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3、盐胡芦巴:取净胡芦巴,用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时有爆裂声,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4、酒胡芦巴:取净胡芦巴与酒拌匀,稍闷,俟酒液被吸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或置笼内蒸2h,取出,干燥。
贮干燥容器内,盐胡芦巴密闭保存,防潮;酒胡芦巴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1、本品粉末棕黄色。表皮栅状细胞1列,外壁和侧壁上部较厚,有细密纵沟纹,下部胞腔较大,具光辉带;表面观类多角形,壁较厚,胞腔较小。支持细胞1列,略呈哑铃状,上端稍窄,下端较宽,垂周壁显条状纹理;底面观呈类圆形或六角形,有密集的放射状条纹增厚,似菊花纹状,胞腔明显。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和脂肪油滴。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30ml,超声处理30分钟,静置,弃去上清液,残渣挥干,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胡芦巴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盐酸-乙酸乙酯(8: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105℃加热1小时,放冷,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三氯化铁试液(2:1)混合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加甲醇稀释至1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胡芦巴对照药材0.1g,按(2)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醇-丁酮-乙酰丙酮-水(3:3:1:1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热风加热5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本品略呈斜方形或矩形,长3-4mm,宽2-3mm,厚约2mm。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平滑,两侧各具一深斜沟,相交处有点状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胚乳呈半透明状,具黏性;子叶2,淡黄色,胚根弯曲,肥大而长。气香,味微苦。
1、葫芦巴:参见药材性状。
2、炒胡芦巴:形如胡芦巴,表面色泽加深微鼓起,或现裂口,有香气。
3、盐胡芦巴:形如胡芦巴,微鼓起,色泽加深,有香气,味微咸。
4、酒胡芦巴:形如胡芦巴,表面黄色,具酒香气味。
豆科胡芦巴属植物胡芦巴。
一年生草本,高30-80cm。全株有香气。茎、枝被疏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1-4cm;小叶3,顶生小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4cm,宽0.5-1.5cm,先端钝圆,上部边缘有锯齿,两面均被疏柔毛,侧生小叶略小;托叶与叶柄连合,宽三角形,全缘,有毛。花1-2朵腋生;萼筒状,萼齿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花冠蝶形,黄白色或淡黄色,基部稍带紫堇色,旗瓣长圆形,顶端深波状凹陷,翼瓣狭长圆形,龙骨瓣长方状倒卵形;雄蕊10,9枚合生成束,1枚分离。荚果线状圆筒形,直或稍呈镰状弯曲,先端具长喙,表面有纵长网纹。种子10-20颗,近椭圆形,稍扁,黄褐色。花期4-7月,果期7-9月。
多为栽培或野生,分布于东北、西南及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西、陕西、甘肃、新疆。
主产于河南、四川等地。
多为栽培或野生。
喜温暖气候,耐旱性较强。地势宜高燥、向阳、排水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我国南方各地均宜栽培。一般以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为佳。
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南方多采用秋播(10-11月),北方以春播(4-5月上旬)为宜。穴播,穴行距各30cm,穴深6-9cm,每穴下种6-10粒,每1hm2用种量22.5-30kg。条播,于畦面上横向开沟,行距20-25cm,沟深10-15cm。
1、病害有:
(1)白粉病:南方多在5-7月发生为害,发病初期可喷粉锈宁500倍液或50%托布津500倍液,亦可用波美0.3度石硫合剂喷雾。
(2)菌核病:4-7月发生,根部腐烂,可用50%托布津500倍液或50%速克灵1000倍液浇灌;轮作。
2、虫害有:地老虎,在苗期为害,可人工诱杀。此外,花期前后有蚜虫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