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大戟

京大戟,中药材名。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根。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疮痈肿毒,瘰疬痰核等。

别名 邛巨、红芽大戟、紫大戟、下马仙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寒;归肺、脾、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主治

主要用于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疮痈肿毒,瘰疬痰核等。

京大戟
  • 京大戟
  • 京大戟
京大戟

《中国药典》:京大戟

拼音注音
Jīnɡ Dà Jǐ
别名

大戟、龙虎草、天平一枝香、膨胀草、将军草、震天雷

英文名
RADIX EUPHORBIAE PEKINENSIS
来源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秋、冬二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

本品呈不整齐的长圆锥形,略弯曲,常有分枝,长10~20cm,直径1.5~4cm。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纵皱纹、横向皮孔及支根痕。顶端略膨大,有多数茎基及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或淡黄色,纤维性。气微,味微苦涩。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炮制

京大戟: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醋京大戟:取净京大戟,照醋煮法(附录Ⅱ D)煮至醋吸尽。每100kg京大戟,用醋30kg。

鉴别

(1)本品粉末淡黄色。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15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3分粒组成。草酸钙簇晶直径19~40μm。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较多见,直径26~50μm。纤维单个或成束,壁较厚,非木化。无节乳管多碎断,内含黄色微细颗粒状乳汁。

(2)取本品手切薄片2 片,一片加冰醋酸与硫酸各1 滴,置显微镜下观察,在韧皮部乳管群处呈现红色,5 分钟后渐褪去;另一片加氢氧化钾试液,呈棕黄色。

归经

归肺、脾、肾经。

性味

苦,寒;有毒。

注意

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功能主治

泻水逐饮。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

用法用量

1.5~3g。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京大戟

拼音注音
Jīnɡ Dà Jǐ
别名

龙虎草、将军草、九头狮子

英文名
PekingeEuphorbia Root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e.的。秋、冬季采挖,除去干燥。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或路旁。主产江苏;有栽培。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含乳汁。茎直立,被白色短柔毛,上部分枝。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3~8cm,宽5~13mm,全缘。伞形聚伞花序顶生,通常有5伞梗,腋生者多只有工梗,伞梗顶生1杯状聚伞花序,其基部轮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苞片5,杯状聚伞花序总苞坛形,顶端4裂,腺体椭圆形;雄花多数,雄蕊1;雌花1,子房球形,3室,花柱3,顶端 2浅裂。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有疣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6~7月。

性状

根长圆锥形或圆柱形,稍弯曲,常有分枝,长10~20cm,直径1.5~4cm。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扭曲纵沟纹及横长皮孔,根头膨大,有多数圆形茎痕。质坚硬,折断面纤维性。气微,味微苦涩。性寒,味苦;有毒。

化学成分

含大戟甘(euphornin),并含大戟酸、三萜醇、有机酸、鞣质、树脂胶、糖等。

功能主治

泻水逐饮。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京大戟

功效作用

功能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主治

主要用于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疮痈肿毒,瘰疬痰核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3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或熬膏敷;或煎水熏洗。

不良反应

1、京大戟有毒成分为大戟苷和蒽醌类衍生物。其有强烈的刺激性,接触皮肤能引起炎症。内服可致口腔黏膜、咽喉部和胃肠黏膜肿胀及充血,严重时能使呼吸麻痹而死亡。

2、京大戟的内服中毒量为9-15g。

3、中毒症状为,早期咽喉部肿胀、充血,剧烈呕吐、吐出物带血,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心悸、血压下降,严重者脱水、呼吸困难脉搏细弱、体温下降、昏迷、痉挛,最后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4、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误服或过量服用引起。应用时应严格掌握用量,宜炮制后应用,孕妇及虚弱者禁用。

5、中毒早期可小心洗胃,洗胃后内服生蛋清、牛奶等润滑保护剂;有脱水者,给5%葡萄糖盐水静滴,剧烈呕吐控制后,可口服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呼吸抑制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局部处理,其他对症治疗。

6、中医疗法:可用甜桔梗30g,煎汤内服;或石菖蒲30g,黑豆15g,水煎顿服;或芦根120g,白茅根30g,金银花15g,水煎服。

注意事项

1、本品有毒,作用峻猛,故体质虚弱者慎用。

2、不宜与甘草同用。

3、孕妇禁用。

化学成分

含大戟甘(euphornin),并含大戟酸、三萜醇、有机酸、鞣质、树脂胶、糖等。

药理作用

1、致泻作用:大戟能刺激肠管,引起肠蠕动增加产生泻下作用。其乙醇提取物及热水提取物均可使实验动物产生泻下。

2、利尿作用:大戟根醇提物,可引起狗的肾容积明显减少,未见利尿作用。对大鼠先造成实验性腹水后,再灌服大戟煎剂或醇浸液,则可产生明显的利尿效应。

3、降压作用:大戟提取液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并能拮抗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4、抗肿瘤作用:大戟注射液体外试验能阻断KY821细胞株细胞周期中的S期,抑制癌细胞DNA合成。对KY821细胞株集落产率的抑制率,大戟组(205μg/ml)为51.8%。以1.053g/kg、1.554g/kg、2.105g/kg三种剂量腹腔注射白血病L615小鼠,结果表明三种剂量的大戟注射液阻断了肿瘤细胞的S期,并能延长白血病L615小鼠的生存期,其中第二实验组的生命延长率最高,为71.42%。

5、其他作用:醇提取物有兴奋离体妊娠子宫作用。

毒理作用

大戟有强烈刺激性,接触皮肤引起皮炎,口服对口腔、咽喉黏膜以及胃肠黏膜引起充血、肿胀、甚至糜烂,而导致腹痛、泄泻、脱水、虚脱、呼吸麻痹而死亡。我国历代本草记载,大戟与甘草配伍是禁忌的,属十八反之列,动物试验证明,小鼠腹腔注射大戟、甘草乙醇浸出液或灌服煎剂,可增加大戟的毒性。单纯大戟对动物肝功能有一定影响,配伍甘草后对肝功能影响加重。甘草加大戟对大鼠心功能有明显影响,对肾功则无影响。对大鼠心、肝、肾脏组织形态有一定影响,但停药后可以恢复。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控涎丹,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火,则凝滞而为痰、为饮、为涎、为涕、为癖。大戟能泄脏腑之水湿,甘遂能行经隧之水湿,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气,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

2、《本草经疏》:大戟,阴寒善走而下泄,洁古谓其损真气,故凡水肿不由于受湿停水,而由于脾虚,土坚则水清,土虚则水泛滥,实脾则能制水,此必然之数也。今不补脾而复用疏泄追逐之药,是重虚其虚也,宜详辨而深戒之。惟留饮、伏饮停滞中焦及元气壮实之人患水湿,乃可一暂施耳。

3、《本经逢原》:大戟,惟禀阴毒,峻利首推,苦寒下走肾阴,辛散上泻肺气,兼横行经脉,故《本经》专治十二水,腹满急痛等证,皆浊阴填塞所致,然惟暴胀为宜,云中风者,是指风水肤胀而言,否则传写之误耳。

4、《本草正义》:大戟,《本经》谓主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盖谓十二经之水湿积聚,以致外肿内满,而为急痛耳。然苟非体充邪实者,亦不可概投。中风皮肤疼痛六字,当作一句读,盖指风湿热之袭于肌腠者,则辛能疏散,而苦寒又专泄降,是以治之,非泛言外受之风寒,石顽谓指风水肤胀,亦颇有理。吐逆,是指水饮停于上焦,而不能下泄以致上逆者,此以辛苦泄破,通达下降,是以主之。《别录》主颈腋痈肿,皆痰饮凝络之症治。头痛,亦指饮邪凝聚,水气上凌者而言。发汗,则驱除水湿之溢于肤腠者耳。利大小便,固通泄攻破之专职矣。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急、慢性肾炎水肿:京大戟根洗净,刮去粗皮,切片,每斤加食盐9g,加水混匀,烘干呈淡黄色,研成细粉,装入胶囊内,每次1.5-2分,日服2次,隔日服1次,空腹时用温开水送服。6-9次为一疗程。禁食生冷、辛辣、鱼腥及猪头肉等。

2、肝硬化腹水:京大戟根洗净晒干,研粉,焙成咖啡色,装入胶囊,每粒0.3g,每3-7天服1次,每次13-16粒,儿童酌减。早饭后2小时用温开水送服,连服至腹水消失。腹水消失后可服人参养荣丸调理。

相关配伍

1、京大戟配干姜:京大戟苦寒逐水;干姜温里散寒,且制京大戟的苦寒之性。二者相配,有温阳化湿,攻逐水饮的功效。用于腹水肿胀,小便不利等。

2、京大戟配苍术:京大戟泻水逐饮;苍术燥湿健脾。二药合用,有行水健脾之功用于湿盛困脾之水肿胀满。

3、京大戟配大枣:京大戟泻水逐饮,性较峻烈;大枣甘温益气,缓急护胃,既能缓解京大戟的峻烈之性,又能顾护胃气,使泻水不伤正气。二药合用,用于水肿胀满及悬饮胁痛等。

4、京大戟配广木香:京大戟攻逐水饮、通利二便;广木香行气宽中。二者配伍,有逐水行气、消胀除满之功。用于治疗水湿停留引起的喘息、全身肿满、小便不利等。

5、京大戟配白芥子、甘遂: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甘遂、京大戟泻水逐饮散结。三者伍用,有祛痰逐饮之功效。用于治疗痰饮停滞膈下之咳嗽、胸痛、胁痛、喉中痰鸣,或胸背、颈项突然隐痛不忍,或手足冷痹、神志昏倦等。近年来多用于治疗渗岀性胸膜炎。

6、京大戟配葶苈子:京大戟泻水逐饮;葶苈子利水消肿。二者配伍,功效更显著。用于治疗湿热所致的水肿。

鉴别用药

生大戟、醋制大戟:生大戟泻下力猛,具有解毒疗伤,解毒散结的功效,除体质壮实者外,多用于虫舌咬伤,热毒肿结。醋制大戟缓和峻泻,具有逐水退肿,逐痰止咳的作用,可用于水肿壅盛,痰涎留在上焦,咳唾稠黏,喘急背冷及痰迷心窍等。

相关药品

十枣丸。

相关方剂

四物丸(《外台》卷十二引《范汪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10月地上部分枯萎后至早春萌芽前,挖掘地下根,切段或切片,晒干或烘干。

炮制方法

1、大戟: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生大戟有毒,临床仅作外用。

2、醋大戟:取净大置锅内,用米醋和适量水,浸拌1-2h,用文火煮至醋液被吸尽时,取出,晾至六七成于时,切厚片,干燥。或取净大戟片,用米醋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大戟100kg,用米醋30kg。醋制可降低毒性,缓和峻泻作用。

3、煨大戟:取净大戟,以面皮包裹,置炉旁煨至面皮焦黄色,取出,剥去面皮,趁热切薄片,放凉。每大戟100kg,用面粉50kg。煨制可降低毒性。

保存方法

置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常有分枝,根头膨大,残留茎基及芽痕。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具纵直沟纹及横向皮孔,支根少而扭曲。质坚硬,断面类棕黄色或类白色,纤维性。气微,味微苦、涩。

饮片性状

1、大戟:参见药材性状。

2、醋大戟:形如大戟,色泽加深,微有醋气。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大戟。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90cm。全株含白色乳汁。根粗壮,圆锥形,有侧根。茎自上部分枝,表面被白色短柔毛。单叶互生;几无柄;叶片狭长圆状披针形,长3-8cm,宽6-12mm,先端钝或尖,基部渐狭,全缘,具明显中脉,上面无毛,下面在中脉上有毛。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顶生者通常5枝,排列成复伞形;基都有叶状苞片5;每枝再作2至数回分枝,分技处着生近圆形的苞叶4或2,对生;腋生者伞梗单生;苞叶卵状长圆形,先端尖;杯状聚伞花序的总苞钟形或陀螺形,4-5裂,腺体4-5,长圆形,肉质肥厚,内面基部有毛,两腺体之间有膜质长圆形附属物;雌雄花均无花被;雄花多数,花丝基部较花梗稍粗壮,两者之间有关节,花药球形,横裂;雌花1;花柱先端2裂。蒴果三棱状球形,密被刺疣。种子卵形,光滑。花期6-9月,果期7-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全国除新疆、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西藏外各地。

道地产区

主产于江苏、四川、江西、广西等地。多为野生,少有栽培。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路旁、荒地、草丛、林缘及疏林下。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寒喜潮湿。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或粘质壤上栽培为好。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或分根繁殖。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4月上旬育苗,撒播或条播,将种子均匀播下,覆薄细土,稍加镇压,浇水,保持床土湿润。经2-3星期出苗。苗高12-15cm时移栽。选阴天,将床地浇透水,挖出幼苗,按行株距30cm×25cm开穴,穴深12cm,每穴栽种1株,覆土压实,浇水。

2、分根繁殖:秋季枯叶后或早春萌芽前,挖掘根部,进行分根,每根带有2-3个芽,按行株距30cm×25cm开穴栽种。

3、田间管理:幼苗定植后,如有缺株,应及时补栽,并施1次稀人粪尿。现蕾时要及时摘蕾,再施1次粪肥或饼肥。每隔半月需松土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