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榄根

白榄根,中药名。为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 album(Lour.)Raeusch.的根。具有清咽,解毒,利关节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脚气,筋骨疼痛。
别名 -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寒;归脾、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咽,解毒,利关节。
主治 主要用于咽喉肿痛,脚气,筋骨疼痛。
白榄根
  • 白榄根
白榄根
拼音注音
Bái Lǎn Gēn
出处

《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为橄榄科植物橄榄

功能主治

清咽,解毒,利关节。治咽喉肿痛,脚气,筋骨疼痛。

①《岭南采药录》:"治脚气,白浊。"

②《泉州本草》:"治关节风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含漱。

复方

①治单双乳蛾:鲜橄榄根四两,米醋一盏。水煎漱喉,日五、六次。(福建《民间实用草药》)

②治脚气:白榄根二、三两,和猪脚一只,同煎汤饮之。(《岭南采药录》)

③治筋骨酸痛:鲜橄榄根四两,黄酒四两,水冲炖服。(福建《民间实用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白榄根

功效作用

功能

清咽,解毒,利关节。

主治
主要用于咽喉肿痛,脚气,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相关论述

1、《岭南采药录》:治脚气,白浊。

2、《泉州本草》:治关节风湿。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单双乳蛾:鲜橄榄根四两,米醋一盏。水煎漱喉,日五、六次。(福建《民间实用草药》)

2、治脚气:白榄根二、三两,和猪脚一只,同煎汤饮之。(《岭南采药录》)

3、治筋骨酸痛:鲜橄榄根四两,黄酒四两,水冲炖服。(福建《民间实用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橄榄科植物橄榄。
形态特征
橄榄,常绿乔木,高10-20m。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树皮淡灰色,平滑;幼枝、叶柄及叶轴均被极短的柔毛,有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30cm;小叶11-15,长圆状披针形,长6-15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偏斜,全缘,秃净,网脉两面均明显,下面网脉上有小窝点,略粗糙。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与叶等长或略短;萼杯状,3浅裂,稀5裂;花瓣3-5,白色,芳香,长约为萼之2倍;雄蕊6,插生于环状花盘外侧;雌蕊1,子房上位。核果卵形,长约3cm,初时黄绿色,后变黄白色,两端锐尖。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的杂木林中,有栽培。
生长见习
喜高温多湿气候,平均温度20-22℃生长最为适宜。不耐寒,霜冻较严重地区易受冻害。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上为好。幼树期可与豆类作物套作。
繁殖方式

用种子、嫁接繁殖。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秋后来收成熟果实,用开水浸泡3-5min,使果肉与果核分离,取出果核,用温沙层积处理始能发芽。2-3月播种,按行距30cm开沟,株距12-15cm播种1颗,覆土,盖草,浇水。1颗种子可出苗3-4株。出苗后揭去盖草,除弱留壮,勤除杂草,春、夏、秋季追施人畜粪肥。培育2年移栽或作嫁接的砧木用。

2、嫁接繁殖,切接法:4-5月实生苗作砧木,再从优良品种的母株上选取2年生枝条作接穗,进行嫁接。芽接在定植后2-3年进行。嫁接苗成活后培育1年,春季移栽,按行株距10m×8m开穴,穴底先施土杂肥,幼苗栽种时要剪去部分叶片,削平大根伤口,并用火将伤口烧焦,以免流胶腐烂。每穴栽1株,填土压实,土稍高于地面,浇水。

病虫防治
有星天牛幼虫、小金龟子等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