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叶

葱叶,中药名。为百合科葱属植物葱Allium fistulosum L.的叶。具有发汗解表,解毒散肿的功效。主治感冒风寒,风水浮肿,疮痈肿痛,跌打损伤。
别名 -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发汗解表,解毒散肿。
主治

主治感冒风寒,风水浮肿,疮痈肿痛,跌打损伤。

葱叶
  • 葱叶
葱叶
拼音注音
Cōnɡ Yè
出处

《食疗本草》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

化学成分

叶含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及多种低果聚糖,又含少量淀粉、半纤维素、α-纤维素和木质素。

药理作用

100%的葱煎剂,试管内(环杯法试验)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25%葱的滤液,在试管内接触时间大于60分钟者,能杀灭阴道滴虫。

性味

《千金·食治》:"温,辛。"

功能主治

祛风发汗,解毒消肿。治感冒风寒,头痛鼻塞,身热无汗;中风,面目浮肿;疮痈肿痛;跌打创伤。

①《千金·食治》:"青叶归目。除肝中邪气,安中补五脏,益目精(’精’,《政和本草》引作’睛’),杀百药毒。

②《食疗本草》:"主伤寒壮热,出汗中风,面目浮肿,骨节头疼。"

③《日华子本草》:"茎叶用盐研罨蛇虫伤并金疮。水入皲肿,煨研罯敷。"

④《本草图经》:"煨葱治打扑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热罨或煎水洗。

复方

①治疮中有风水肿痛:葱叶、干姜、黄柏。相和煎作汤,浸洗之。(《食疗本草》)

②治水病两足肿者:锉葱叶及茎,煮令烂渍之,日三五作。(《独行方》)

③治代指:萎黄葱叶,煮沸渍之。(《千金方》)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葱叶

功效作用

功能

发汗解表,解毒散肿。

主治

主治感冒风寒,风水浮肿,疮痈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煮粥。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化学成分

叶含草酸钙,α-葡萄糖苷酶,蒜氨酸裂解酶,糖蛋白。全草含游离氨基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脯氨酸,精氨酸,丙氨酸,γ-氨基丁酸,S-烷基半胱胺酸衍生物,S-烷基半胺酸亚砜。

药理作用

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生葱叶提取物体外对大鼠胸主动脉环有源自内皮的一氧化氮介导的血管舒张作用,高浓度则有不依赖内皮的血管舒张作用。煮沸的葱叶却能刺激源自内皮的一种收缩血管因子的释放。

相关论述

1、《千金方》:除肝中邪气,安中利五脏,益目精,发黄疸,杀百药毒。

2、《食疗本草》:主伤寒壮热,出汗,中风,面目浮肿,骨节头疼。

3、《本草图经》:煨葱治打扑损。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水病两足肿者:锉葱叶及茎,煮令烂渍之,日三五作。(《独行方》)

2、治头目重闷疼痛:用葱叶插入鼻内二三寸并耳内,气通即便清爽也。(《纲目》)

3、治代指:萎黄葱叶,煮沸渍之。(《千金方》)

4、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疼痛不止:鲜(葱)叶煨热,剥开敷患处,连续热敷。(南药《中草药学》)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百合科葱属植物葱。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50cm。通常簇生,全体具辛臭,折断后,有辛味之粘液。须根丛生,白色。鳞茎圆柱形,先端稍肥大,鳞叶成层,白色,上具白色纵纹。叶基生;叶片圆柱形,中空,长约45cm,径1.5-2cm,先端尖,绿色,具纵纹;叶鞘浅绿色。花萼约与叶等长;总苞白色,2裂;伞形花序球形,多花,密集;花梗与花被等长或为其2/3长,无苞片;花被钟状,白色,花被片6,狭卵形,先端渐尖,具反折的小尖头;花丝长为花被片的1.5-2倍,锥形,基部合生并与花被贴生。蒴果三棱形。种子黑色,三角状半圆形。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均有栽植。
生长环境
栽培于粘壤土或鸡粪土,气候冷凉的环境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