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团根

饭团根,中药名。为木兰科植物冷饭团Kadsura coccinea(Lem)A.C.Smith的根皮或根。具有行气,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风湿骨痛,妇女痛经,产后瘀滞,跌打损伤,刀伤出血。
别名 入地麝香、过山香、透地连珠、钻地风、三百两银
药味 味辛、微苦
药性
归经 味辛、微苦,性温;归肝、脾、胃、大肠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行气,活血,散瘀,止痛。
主治 主要用于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风湿骨痛,妇女痛经,产后瘀滞,跌打损伤,刀伤出血。
饭团根
  • 饭团根
  • 饭团根
饭团根
拼音注音
Fàn Tuán Gēn
别名

入地麝香、过山香(《广西药植名录》),透地连珠、钻地风、三百两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

《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冷饭团根皮。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产广西、广东。

性状

干燥根皮,呈条块状或半卷筒状,长短大小不等。外表略粗糙,质脆,呈棕褐色,有多数纵皱纹及横裂纹.内表面红棕色。质硬易折断,横断面不光滑,纤维性。略有香味。

性味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散瘀,止痛。治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风湿骨痛,妇女痛经,产后瘀滞,跌打损伤,刀伤出血。

①《岭南采药录》:"去瘀生新。治妇女经前后肚痛,产后风迷,霍乱吐泻抽筋。"

②《广西药植名录》:"止血,补血。治刀伤,子宫脱垂。"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祛风消肿。治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风湿骨痛,跌打痪痛,经前腹痛,产后瘀痛,浮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研末撒。

复方

①治痛经:风尾草一两,饭团根五钱,盘柱南五昧子五钱,乌药一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产后恶露不净腹痛:饭团根一两,山鸡椒五钱。水煎服。本方也可用治痛经。(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

用于止痛:取黑老虎根、救必应(冬青科,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相当于黑老虎根3.5克,救必应氯仿抽出物(干品)5毫克。行肌肉或穴位注射,每次2~4毫升。用于胆道蛔虫、胃肠绞痛、术后肠粘连、溃疡病疼痛发作、附件炎、痛经、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肾绞痛等病症共129例,获显效93例,用药后15分钟见效,1~2小时内疼痛消失;减轻25例,用药后30分钟疼痛减轻;无效11例。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饭团根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气,活血,散瘀,止痛。
主治
主要用于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风湿骨痛,妇女痛经,产后瘀滞,跌打损伤,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酒浸。外用:研末撒。
相关论述

1、《岭南采药录》:黑老虎、蔓生,根有香气,凡遇产后半身不遂,浸酒饮之颇验,但须佐以当归、桂枝尖,川续断、杜仲、狗脊、牛膝、丝瓜络、宽筋藤、云苓、北香白芍、熟地等物,”“去察生新,治妇女经前后痛,产后风迷,乱吐泻抽筋,

2、《广西药植名录》:止血,补血,治刀伤,子宫脱垂。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祛风消肿,治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费疡,风湿骨痛,跌打瘀痛,经前腹痛,产后删痛,浮肿。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痛经:风尾草一两,饭团根五钱,盘柱南五昧子五钱,乌药一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手册》)

2、治产后恶露不净腹痛:饭团根一两,山鸡椒五钱。水煎服。本方也可用治痛经。(江西《草药手册》)

3、用于止痛:取黑老虎根、救必应(冬青科,制成注射液,每2ml相当于黑老虎根3.5g,救必应氯仿抽出物(干品)5mg。行肌肉或穴位注射,每次2-4ml。用于胆道蛔虫、胃肠绞痛、术后肠粘连、溃疡病疼痛发作、附件炎、痛经、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肾绞痛等病症共129例,获显效93例,用药后15分钟见效,1-2小时内疼痛消失;减轻25例,用药后30分钟疼痛减轻;无效11例。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干燥根皮,呈条块状或半卷筒状,长短大小不等。外表略粗糙,质脆,呈棕褐色,有多数纵皱纹及横裂纹.内表面红棕色。质硬易折断,横断面不光滑,纤维性。略有香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木兰科植物冷饭团。
形态特征

常绿攀援藤本,长3-6m。茎下部僵伏土中,上部缠绕,枝圆柱形,棕黑色,疏生白色点状皮孔。单叶互生;柄长1-2.5cm;叶革质,叶片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8-17cm,宽3-8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几无毛,侧脉6-7对,网脉不明显。花单生叶腋,稀成对,雌雄异株;花被红色或红黄色,10-16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12-15mm,宽5-14mm;雄蕊群椭圆形或圆锥形,先端有线状钻形附属物;雄蕊14-48,排成2-5列;雌蕊群卵形至球形,雌蕊5-7列。聚合果近球形,成熟时红色或黑紫色,直径6-10cm或更大;小浆果倒卵形,长达4cm,外果皮革质,不显出种子。种子红色,心形或卵状心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道地产区

产于广西、广东。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疏林中,常缠绕于大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