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米

稷米,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黍 Panicum miliaccum L.的种子之不粘者。具有补中益气、清热凉血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或脾胃不和,胃脘部不适、中暑、丹石中毒、苦瓠中毒。
别名 粢米、糜子米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补中益气、清热凉血。
主治 主要用于脾胃虛弱,或脾胃不和,胃脘部不适、中暑、丹石中毒、苦瓠中毒。
稷米
  • 稷米
  • 稷米
  • 稷米
  • 稷米
  • 稷米
  • 稷米
  • 稷米
  • 稷米
  • 稷米
稷米
拼音注音
Jì Mǐ
别名

粢米、穄米(《补缺肘后方》),糜子米(《饮膳正要》)。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种子之不粘者。5~6月采收,碾去壳用。

归经

入脾、胃经。

①《本草求真》:"入脾。"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性味

甘,平。

①《别录》:"味甘,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甘,平,无毒。"

③《本草拾遗》:"性冷。"

注意

《日华子本草》:"多食发冷气。不可与川附子同食。"

功能主治

和中益气,凉血解暑。

①《别录》:"主益气,补不足。"

②《千金·食治》:"益气安中,补虚和胃,宜脾。"

③《日华子本草》:"治热,压丹石毒,能解苦瓠毒。"

④《纲目》:"凉血解暑。"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研末。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稷米

功效作用

功能
补中益气、清热凉血。
主治
主要用于脾胃虛弱,或脾胃不和,胃脘部不适、中暑、丹石中毒、苦瓠中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
注意事项
《日华子本草》:多食发冷气。不可与川附子同食。
相关论述

1、《名医别录》:主益气,补不足。

2、《千金·食治》:益气安中,补虚和胃,宜脾。

3、《日华子本草》:治热,压丹石毒,能解苦弧毒。

4、《本草纲日》:凉血解暑。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5-6月采收,碾去壳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禾本科植物黍。
形态特征

一年生栽培草本。秆粗壮,直立,单生或少数丛生,高60-120cm,有时有分枝,节密被髭毛,节下具疣毛。叶鞘松弛,被疣基毛;叶舌长约1mm,具长约2mm的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0-30cm,宽达1.5cm,具柔毛或无毛,边缘常粗糙。圆锥花序开展或国交紧密,成熟后下垂,长约30cm,分枝具角棱,边缘具糙刺毛,下部裸露,上部密生小枝与小穗;小穗卵状椭圆形,长4-5mm;颖纸质,无毛,第1颖长为小穗的1/2-2/3,先端尖,具5-7脉,第2颖与小穗等长,通常具11脉,其脉先端渐汇合成喙状;第1外稃形似第2颖,具11-13脉,内稃薄膜质,较短小,长1.5-2mm,先端微凹。谷粒圆形或椭圆形,长约3mm,乳白色或褐色。花、果期7-10月。

分布区域
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南、西南以及华东等地山区都有栽培。
生长见习
喜寒冷干燥气候。耐旱,耐盐碱。宜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
繁殖方式
用种子每殖。
栽培技术
2-3月播种。在整好的地上,按行距30-40cm开沟,沟深3-4cm,条播,播后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