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上珠根

叶上珠根,中药名。为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Helwingia japonica(Thunb.)Dietr,西藏青荚叶H.himalaice clarke或中华青荚叶H.chinensis Batal.的根。具有平喘止咳,活血化瘀的功效。治咳喘,风湿,劳伤,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别名 叶上果根、叶上花根
药味 味辛、微甘、苦
药性
归经 味辛、微甘、苦,性平;归肺、脾、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平喘止咳,活血化瘀。
主治 主要用于咳喘,风湿,劳伤,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叶上珠根
  • 叶上珠根
叶上珠根
拼音注音
Yè Shànɡ Zhū Gēn
别名

叶上果根(《贵州草药》),叶上花根(《云南中草药》)。

出处

《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西藏青荚叶中华青荚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叶上珠"条。

性味

苦辛,平。

①《贵州草药》:"性平,味辛微甘。"

②《云南中草药》:"苦微涩,凉。"

功能主治

平喘止咳,活血化瘀。治咳喘,风湿,劳伤,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①《贵州草药》:"补虚,止咳,止痛,固脱。"

②《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接骨,截疟。"

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祛瘀活血。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或浸酒。外用:捣烂敷。

复方

①治久咳喘:叶上果根三至五钱,煎水服。

②治妇女不育:叶上果根和叶各三钱,煎水服。

③治痞块:叶上果根及叶各一两,九龙盘一两,桂枝五钱。泡酒,早晚割臣一次。

④治劳伤疼痛:叶上果根、果上叶、大血藤、小血藤、柳叶过山龙各五钱,泡酒,早晚各服一次。(①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⑤治跌打损伤,骨折,月经不调,疟疾:叶上花根二至五钱,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⑥治子宫脱出:叶上果根五钱,煎水,日服二次。(《贵州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叶上珠根

功效作用

功能
平喘止咳,活血化瘀。
主治
主要用于咳喘,风湿,劳伤,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捣烂敷。
相关论述

1、《贵州草药》:补虚,止咳,止痛,固脱。

2、《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接骨,截疟。

3、《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祛瘀活血。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久咳喘:叶上果根三至五钱,煎水服。

2、治妇女不育:叶上果根和叶各三钱,煎水服。

3、治痞块:叶上果根及叶各一两,九龙盘一两,桂枝五钱。泡酒,早晚割臣一次。

4、治劳伤疼痛:叶上果根、果上叶、大血藤、小血藤、柳叶过山龙各五钱,泡酒,早晚各服一次。(①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5、治跌打损伤,骨折,月经不调,疟疾:叶上花根二至五钱,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6、治子宫脱出:叶上果根五钱,煎水,日服二次。(《贵州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西域青荚叶、中华青荚叶。
形态特征

1、青荚叶:落叶灌木,高1-2m。嫩枝绿以或紫绿色,叶痕显着。叶互生;叶柄长1-5cm;托叶线状分裂;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罕为卵状披针形,长3-13cm,宽1.5-9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近基部有刺状齿。花雌雄异株;雄花约5-12朵形成密聚伞花序;雌花具梗,单生或2-3朵簇生地叶上面中脉的中部或近基部;花瓣3-5,三角状卵形;雄花具雄蕊3-5,生地花盘内侧;雌花子房修下位,3-5室,花柱3-5裂。核果近球形,成熟后黑色,具3-5棱。花期4-5月,果期8-9月。

2、西域青荚叶:本种与青荚叶的区别为:叶厚纸质,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8cm,宽2.5-5cm,先端尾状渐尖;托叶常2-3裂,稀不裂。花期4-5月,果期8-10月。

3、中华青荚叶:本种与前2种的区别为:叶革质或近于革质,稀纸质,叶柄长3-4cm;托叶纤细;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15cm,宽0.4-2cm,边缘具稀疏线状细齿。

分布区域

1、青荚叶: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及台湾等地。

2、西域青荚叶: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广西、西藏等地。

3、中华青荚叶: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1、青荚叶:生于海拔3300m以下的林中或林缘较阴湿处。

2、西域青荚叶:生于海拔1700-3300m的林中或林缘。

3、中华青荚叶:生于海拔1000-2000m的中山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