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根皮

皂荚根皮,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horrida Mak的根皮。具有祛风解毒,收肠止脱的功效。主治风热痰气,肺腑风毒,风湿痹痛,无名肿痛,产后肠脱不收。
别名 木乳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大肠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解毒,收肠止脱。
主治

本品主治风热痰气,肺腑风毒,风湿痹痛,无名肿痛,产后肠脱不收。

皂荚根皮
  • 皂荚根皮
皂荚根皮
拼音注音
Zào Jiá Gēn Pí
别名

木乳(《普济方》)。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豆科植物皂荚根皮,秋、冬采收。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皂荚"条。

化学成分

同属植物山皂荚的树皮、根含少量生物碱三刺皂荚碱,即3-(3-甲基-2-丁烯基)腺嘌呤。

性味

《纲目》:"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

①《纲目》:"根皮:治风热疚气,杀虫。"

②《四川中药志》:"根:通利关窍,除风解毒。治风湿骨痛,痒子,疮毒及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研末,1~5钱。

复方

①治肺脏风毒:木乳(阴干,炙黄)、蒺藜子(炙,去角)、黄芪(锉)、人参、枳壳(去瓤,麸炒)、甘草(炮)等分,上为散,每服一钱,沸汤点服。(《普济方》木乳散)

②治产后肠脱不收:皂角树皮半斤,皂角核一合,川楝树皮半斤,石莲子(炒,去心)一合。为粗末,煎汤,乘热以物围定,坐熏洗之,挹干,便吃补气丸药一服,仰睡。(《妇人良方》)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皂荚根皮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解毒,收肠止脱。
主治

本品主治风热痰气,肺腑风毒,风湿痹痛,无名肿痛,产后肠脱不收。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研末,3-15g。
化学成分
同属植物山皂荚的树皮、根含少量生物碱三刺皂荚碱,即3-(3-甲基-2-丁烯基)腺嘌呤。
相关论述

1、《纲目》:根皮:治风热疚气,杀虫。

2、《四川中药志》:根:通利关窍,除风解毒。治风湿骨痛,痒子,疮毒及无名肿毒。

;

;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肺脏风毒:木乳(阴干,炙黄)、蒺藜子(炙,去角)、黄芪(锉)、人参、枳壳(去瓤,麸炒)、甘草(炮)等分,上为散,每服一钱,沸汤点服。(《普济方》木乳散)

2、治产后肠脱不收:皂角树皮半斤,皂角核一合,川楝树皮半斤,石莲子(炒,去心)一合。为粗末,煎汤,乘热以物围定,坐熏洗之,挹干,便吃补气丸药一服,仰睡。(《妇人良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采收。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皂荚属植物皂荚。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5m。刺粗壮,通常分枝,长可达16cm,圆柱形。小枝无毛。一回偶数羽状复叶,长12-18cm;小叶6-14片,长卵形、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1.5-3.5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无毛。花杂性,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有4枚披针形裂片;花瓣4,白色;雄蕊6-8;子房条形,沿缝线有毛。荚果条形,不扭转,长12-30,宽2-4cm,微厚,黑棕色,被白色粉霜。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四川、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路边、沟旁、住宅附近。
生长见习
喜温暖向阳的地区,对土壤要求不严,只要排水良好即可,山区、平坝、边角隙地均可栽培。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10月采下果实,取出种子,随即播种;若春播,需将种子在水里泡胀后,再行播种。育苗时,开1.3m宽的高畦,撒施一层腐熟堆肥作为基肥,然后按行距33cm,开深约6-10cm的横沟,把种子每隔4-6cm播粒,播后施人畜粪水,并盖草木灰,最后盖土与畦面齐平。如遇天旱,要经常浇水。苗出齐后,要浅薅,并施人畜粪水,以后再中除、追肥1-2次。第2年再行1-2次中除、追肥等管理,到秋后即可移栽。移栽可按株距7-10m开穴,栽前把幼苗挖起,稍加修剪,每穴栽苗1株,盖土压实,最后再覆松土,使稍高于地面,浇水定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