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药

升药,中药名。为水银、硝石和白矾混合升华炼制而成的氧化汞。具有拔毒化腐,排脓生肌的功效。主治痈疽溃后,脓出不畅,疮疡久溃,不能收口,梅毒恶疮,下疳腐烂等。
别名 灵药、三白丹、三仙散、小升丹、三仙丹、升丹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热;归肺、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拔毒化腐,排脓生肌。
主治

1、主要用于痈疽溃后,脓出不畅,疮疡久溃,不能收口,梅毒恶疮,下疳腐烂等。

2、西医诊为皮肤浅表的化脓性炎症、梅毒等证属热毒壅聚者。

升药
  • 升药
升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升药

拼音注音
Shēnɡ Yào
别名

红升、黄升、红粉

来源

学名:粗制氧化汞。

为水银、白矾与火硝的加工品。

加工后碗边的红色物质为“红升”,碗中央的黄色物质为“黄升”。

生境分布

各地均可加工,以江苏加工为主。

化学成分

红升、黄升主含氧化汞,另含硝酸汞,Hg(NO32等。

功能主治

拔毒排脓,除腐生新。外治疔疮痈疽,对口发背等症。

“九一丹”为煅石膏4钱,黄升药1钱,研为极细末,擦患处,治疔疮溃破,拔疔根,搜脓清热生肌。

西医用黄色氧化汞和凡士林制成1%软膏,用为眼药,为温和的防腐及刺激药,对表皮癣、肛门瘙痒也有效。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升药

拼音注音
Shēnɡ Yào
别名

灵药(《外科大成》),三白丹(《张氏医通》),三仙散(《吴氏医方汇编》),小升丹、三仙丹(《疡医大全》),升丹(《药奁启秘》)。

出处

《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

粗制氧化汞

性状

①红升(《外科传薪集》)

又名:三仙红升丹(《集成良方三百种》),红粉。为橙红色或橙黄色块状物或粉末。块状者,厚约2毫米,一面光滑,略有光泽,一面较为粗糙,呈蜂窝状。质重而脆。气无,露于日光下颜色变深。以红色、片状、有光泽者为佳。

②黄升(《疡科遗编》)

又名:黄升丹(《疡科遗编》)。为黄色或橙黄色的块状物或粉末,余同红升。以黄色、片状,有光泽者为佳。

上述药材,各地均有制造,以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等地产量较大。

毒性

有毒。

炮制

研细粉入药。

注意

本品有毒,腐蚀性较强,外用亦宜微量。

功能主治

搜脓,拔毒,去腐,生肌。治痈疽,疔疮,梅毒,下疳,一切疮疡肉暗紫黑,疮口坚硬,久不收口。

①《张氏医通》:"治霉疮结毒。"

②《吴氏医方汇编》:"治一切阳症腐烂太甚者。"

③《沈氏经验方》:"治痈疽烂肉未清,脓水未净。"

④《痴医大全》:"提脓长肉。"

⑤《集成良方三百种》:"治痈疽疔毒溃后。"

用法用量

外用:合他药研末,干撒、调敷或作药拈。

复方

①治一切痈疽并发背,烂脚恶疮:煨石膏四两,漂净冬丹五钱,上好黄升丹二钱。共为细末,和匀掺患处,即生肌长肉,且不藏毒。(《疡科遗编》九一丹)

②治下疳腐烂:升丹三分,橄榄炭三分,梅片一分。研极细末,麻油调敷,或干掺。(《药奁启秘》)

制法

原料为水银、硝石、白矾各二两。先将硝石、白矾研细拌匀,置铁锅中,用文火加热至完全熔化,放冷,使凝结。然后将水银洒于表面,用瓷碗覆盖锅上,碗与锅交接处用桑皮纸条封固,四周用黄泥密封至接近碗底,碗底上放白米数粒。将锅移置火上加热,先用文火,后用武火,至白米变成黄色时,再用文火继续炼至米变焦色。去火,放冷,除去泥沙,将碗取下。碗内周围的红色升华物为"红升";碗中央的黄色升华物为"黄升";锅底剩下的块状物即"升药底"。用刀铲下后,宜密封避光贮存。

①《外科大成》:"倒打灵药法:先将硝、矾、水银共研,以不见星为度,次用泥固罐子,煨微热,入药一角,文火炖化,勿令起泡,至干,又下一角,少时,又下,至完,下食盐少许,慢火煨互矾枯成陀为度,将罐倒合于平底大碗内,以罐底高碗沿二指为度,用纸条封口,次用泥固二指许,又次以沙填满,以碗口平为则,取碗坐于大水盆内,水与碗口平为则,次取红炭砌罐底四围及底上,煅一香,去火,冷定,取出罐四旁及碗底灵药,约有一钱五六分,听用。此法始终全在慢火,性燥有悮。"

②《张氏医通》:"三白丹:水银一两,白矾、焰硝各二两。上三味内铁铫中,以厚磁碗合定,盐泥固济,压定碗足,文火煅三炷香,升在碗内,取出放地一夕,以出火毒。磁罐收贮,经年后方可用之。"

③《疡医大全》:"三仙丹:水银一两,明矾、火硝各一两二钱。以铁锅一只,将硝、矾、汞研细入锅内,用平口宫碗一只(先用生姜片擦碗内外,则不炸)盖定碗口,以潮皮纸拈挤定盐泥封口,碗底俱泥固之。用炭三斤。炉内周围砌紧,勿令火气出,如碗上泥裂缝,以盐泥补之,升三炷线香为度,冷定开看,碗内药括下,研细,磁瓶收贮用之。"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升药

功效作用

功能
拔毒化腐,排脓生肌。
主治

1、主要用于痈疽溃后,脓出不畅,疮疡久溃,不能收口,梅毒恶疮,下疳腐烂等。

2、西医诊为皮肤浅表的化脓性炎症、梅毒等证属热毒壅聚者。

用法用量
外用:微量,研极细末,干掺或调敷,或以捻沾药粉用。为便于掌握剂量,多与煅石膏配伍研末外用。
不良反应

1、用法不当或摄入过量,可致中毒。急性中毒者可见肾肿大,皮质增厚,肾小管上皮肿大坏死,表现为急性腐蚀性胃肠炎、坏死性肾病、周围循环衰竭。口服中毒者,即岀现口有金属味及辛辣感,黏膜红肿,口渴呕吐,吐岀带有黏膜碎片的血糊样物继则泻血便,尿少,呼吸困难,虚脱或中毒性肾病,以致死亡。慢性中毒,大多为职业性汞中毒者,以神经衰竭症候群为主,口中亦有金属味,流涎,牙龈肿胀,出血,牙齿松动脱落,牙根部牙龈上有黑色汞线,常有恶心、呕吐、食欲差、腹痛、腹泻等。精神方面,可见不安、兴奋、易怒、消极、胆小、幻觉、缺乏自信,甚至行为怪癖。还见汞毒性震颤,先见于手指、眼睑、舌、腕部,重者累及手臂、下肢和头部,甚至全身。震颤呈对称性,紧张时加重,从事熟练工作或睡时消失。此外,尚有肝功能损害,性机能减退。

2、口服中毒者,给予2%碳酸氢钠溶液或温开水洗胃;给予牛奶、鸡蛋清等,使与汞结成汞的蛋白质络合物,减少对汞的吸收,并保护消化道黏膜;禁食盐,因盐能增加升汞的溶解;应用对抗剂,每0.06g汞,用磷酸钠0.324-0.65g,再加醋酸钠0.324g,溶于半杯温水中,每小时1次,连用4-6次,可使氯化高汞还原成毒性较低的甘汞;应用解毒剂二巯基丙磺酸钠等,亦可用硫代硫酸钠;根据岀现症状釆取对症处理及支持疔法;亦可用中药金银花、甘草、绿豆、土茯苓等煎汤内服以解毒。预防轻粉中毒的主要措施是严格掌握适应证,采用正确的用药方法和途径,把药量严格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

注意事项

1、有大毒,一般不作内服,只作外用。

2、孕妇及体弱之人忌用。

3、与脓水接触后,能生成汞离子,通过皮肤创面亦可被人体吸收而引起汞中毒。因此,外用亦不可大量持续使用。

4、拔毒化腐作用强烈,外疡腐肉已去或脓水已尽者,不宜用。

5、凡溃疡接近口、目、乳头、脐中者,亦应慎用。

化学成分

含氧化汞(HgO),另含少量硝酸汞。

药理作用

其溶液在试管中对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在平板上的抑菌圈与多黏菌素E相似。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一切痈疽并发背,烂脚恶疮:煨石膏四两,漂净冬丹五钱,上好黄升丹二钱。共为细末,和匀掺患处,即生肌长肉,且不藏毒。(《疡科遗编》九一丹)

2、治下疳腐烂:升丹三分,橄榄炭三分,梅片一分。研极细末,麻油调敷,或干掺。(《药奁启秘》)

相关配伍
升药配煅石膏:升药功能拔毒化腐生肌;煅石膏收湿敛疮。二药相配,适用于痈疽疮疡,腐肉不去。
相关药品

拔毒生肌散、妇宁栓。

相关方剂

黄丹膏(《太平圣惠方》)、铅丹散(《圣济总录》)、驱风散(《博济方》)、桃花散(《集验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为水银、火硝、白矾各等份混合升华而成。
炮制方法

研细末入药,陈久者良。根据制造时成品在容器内部的部位不同,颜色亦异,分为红升(红粉)、黄升(黄升丹)、升药底3种规格。红升以色红、块片不碎、有光泽者为佳。黄升以色橙黄、块片不碎、有光泽者为佳。升药底以淡黄色、纯净者为佳。

保存方法

置干燥处,避光,密封保存。

矿物学信息

矿物种属
水银、硝石和白矾混合升华炼制而成的氧化汞。
分布区域
各地均有生产,以河北、湖南、湖北、江苏等地产量较大。
道地产区
各地均有生产,以河北、湖南、湖北、江苏等地产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