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肉

羊蹄肉,中药名。为牛科动物山羊Capra hircus L.或绵羊Ovis aries L.的蹄肉。具有补肾益精的功效,主治肾虚劳损。
别名 -
药味 味甘、性温
药性
归经 味甘、性温;归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补肾益精。
主治 主要用于肾虚劳损。
羊蹄肉
  • 羊蹄肉
羊蹄肉
拼音注音
Yánɡ Tí Ròu
出处

《千金·食治》

来源

为牛科动物山羊绵羊蹄肉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羊肉"条。

性味

①《千金·食治》:"平。"

②《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补肾益精。治肾虚劳损。

①《千金·食治》:"主丈夫五劳七伤。"

②《纲目》:"疗肾虚精竭。"

复方

治五劳七伤:白羊头、蹄一具(净治,更以草火烧令黄赤),胡椒、毕拨、干姜各一两,葱白一升,豉二升。上七物,先以水煮头蹄半熟,即纳药物煮,令极烂,去药,冷暖任性食之,日一具,七日用七具。(《千金方》)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羊蹄肉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肾益精。
主治
主要用于肾虚劳损。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每日30-60g。
相关论述

1、《千金食治》:主丈夫五劳七伤。

2、《本草纲目》:疗肾虚精竭。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治五劳七伤:白羊头、蹄一具(净治,更以草火烧令黄赤),胡椒、毕拨、干姜各一两,葱白一升,豉二升。上七物,先以水煮头蹄半熟,即纳药物煮,令极烂,去药,冷暖任性食之,日一具,七日用七具。(《千金方》)

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
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
形态特征

1、山羊:体长1-1.2cm,体重10-35kg。头长,颈短,耳大,吻狭长。雌雄额部均有角1对,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弯,角质中空,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四肢细,尾短,不甚不垂。全体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

2、绵羊:绵羊为人们较早驯养的家畜。基体重随品种而不同,最小不过20kg,最大可达150-200kg。外形特征亦有多样。有的雌、雄均有角;有的二者皆无角;有的仅雄性有角。角形与羊尾也因种而有差异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种者,具有两层:外层为粗毛可蔽雨水,内层为纤细的绒毛,藉以保温。但改良品种仅存内层的绒毛。前后肢两趾间具有一腺体,开口于前部。具有泪腺。

分布区域

1、山羊:分布于全国各地。

2、绵羊:分布几遍全国,以北部和西北地区为多。

生长环境

1、山羊:为饲养家畜之一,口种颇多。

2、绵羊:为饲养家畜之一,品种多达300余种。群居动物,以草类粉良。怕热不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