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胆

蝮蛇胆,中药名。为蝮蛇科动物蝮蛇Agkistrodon halgs (Pal-las)的胆。具有杀虫解毒、消肿止漏的功效,主治下部虫、疥疮。
别名 -
药味 味苦
药性 微寒
归经 味苦,性微寒;归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杀虫解毒,消肿止漏。
主治

主要用于下部虫、疥疮。

蝮蛇胆
  • 蝮蛇胆
蝮蛇胆
拼音注音
Fù Shé Dǎn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蝮蛇科动物蝮蛇胆汁

性味

《别录》:"味苦,微寒,有毒。"

功能主治

①《别录》:"主匿疮。"

②《药性论》:"治下部虫,杀虫良。"

③《外台》:"疗诸漏,研敷之。若作痛,杵杏仁摩之。"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蝮蛇胆

功效作用

功能
杀虫解毒,消肿止漏。
主治

主要用于下部虫、疥疮。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调敷。
相关论述

1、《别录》:主匿疮。

2、《药性论》:治下部虫,杀虫良。

3、《外台》:疗诸漏,研敷之。若作痛,杵杏仁摩之。

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
蝮蛇科动物蝮蛇。
形态特征
全长60cm左右。头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背面浅褐色到红褐色,正脊有两行深棕色圆斑,彼此交错排列略并列,背鳞外侧及腹鳞间有1行黑褐色不规则粗点,略呈星状;腹面灰白,密布棕褐色或黑褐色细点。鼻间鳞宽短,排成“∧”形;眶前鳞2,眶后鳞2(3),眶璨来新月形,颞鳞2+4(3);上唇鳞2-1-4(2-1-3、3-1-4)式。背鳞21(23)-21-17(15)行,中段最外行平滑或均具棱;腹鳞137-173,肛鳞完整;尾下鳞29-54对,少数为单行。
分布区域
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
生长环境
生活于平原、丘陵及山地,活动于稻田、耕作区、草地以及住宅附近。以鱼、蛙、鸟、鼠等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