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肠

海参肠,中药名。为刺参科动物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或其他种海参的肠。具有温中补虚止痛的功效。主治胃脘痛,脘腹胀痛等症。
别名 -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温;归胃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温中补虚止痛。
主治

主要用于胃脘痛,脘腹胀痛等症。

海参肠
  • 海参肠
海参肠
拼音注音
Hǎi Shēn Chánɡ
出处

旅大《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来源

为刺参科动物刺参或其他种海参的。将海参肠洗净,阴干。

化学成分

干肠含钒率为百万份之12份,比其躯壳中含钒率约高3倍,此是海参的一特点,因为其他一些同属动物常不含钒。内脏含一种硫酸多糖,中含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及硫酸酯。食用海参肠含水分72.490%,粗蛋白质8.836%,粗脂肪2.687%,灰分15.987%。

功能主治

旅大《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海参肠置瓦上焙干研末。每次服1~2分,一日三次。"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海参肠

功效作用

功能
温中补虚止痛。
主治

主要用于胃脘痛,脘腹胀痛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0.3-0.6g。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海参肠置瓦上焙干研末。每次服1-2分,一日三次。(旅大《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将海参肠洗净,阴干。

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
刺参科动物刺参a或其他种海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