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巴

葫芦巴,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胡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温肾助阳,祛寒止痛的功效。主治肾阳不足,下元虚冷,小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
别名 芦巴子,芦巴,胡巴,小木夏,葫芦巴,苦豆,秀香草子,苦豆子,季豆,香豆子
药味
药性
归经 肾经,肝经
分类 补虚药
产地 安徽,河南
功能 温肾助阳,祛寒逐湿,温经止痛。
主治

1、可用治肾阳不足,下元虚冷,小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

2、西医认为可以降血糖、降血脂、抗胃溃疡、抗肿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葫芦巴
  • 葫芦巴
葫芦巴

《中国药典》:葫芦巴

拼音注音
Hú Lú Bā
英文名
SEMEN TRIGONELLAE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胡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 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

本品略呈斜方形或矩形,长3~4mm,宽2~3mm,厚约2mm。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平滑,两侧各具一深斜沟,相交处有点状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胚乳呈半透明状,具黏性;子叶2,淡黄色,胚根弯曲,肥大而长。气香,味微苦。

贮藏

置干燥处。

炮制

胡芦巴: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盐胡芦巴: 取净胡芦巴,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至鼓起,有香气。用时捣碎。

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栅状细胞1 列,外壁及侧壁上部较厚,有细密纵沟纹,下部胞腔较大,光辉带位于细胞外侧1/3 处,外被角质层。支持细胞1 列,略呈哑铃状,上端稍窄,下端较宽,垂周壁显条状纹理。内胚乳细胞主为黏液细胞,壁甚厚。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2) 取本品粉末5g,加石油醚(60~90℃)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弃去,药渣挥干,再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胡芦巴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无水乙醇-丙酮-盐酸(10: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三氯化铁试液(2:1)混合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归经

归肾经。

性味

苦,温。

功能主治

温肾,祛寒,止痛。用于肾脏虚冷,小腹冷痛,小肠疝气,寒湿脚气。

用法用量

4.5~9g。

摘录
《中国药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葫芦巴

拼音注音
Hú Lu Bā
别名

芦巴子、香草子、小木夏

来源

豆科葫芦巴属植物葫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的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打下种子,生用或微火炒至微黄,用时打碎。

性味

苦,温。

功能主治

温肾,散寒止痛。用于肾虚阳痿,腰痛,少腹冷痛,疝痛。

用法用量

1~3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葫芦巴

拼音注音
Hú Lu Bā
别名

苦豆、香草

英文名
Semen Trigonellae
来源

为豆科植物戎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的种子。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打下种子,晒干。生用或微炒用。

生境分布

多栽培。主产安徽、四川、河南。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有香气。茎直立,多丛生,被疏毛。三出复叶互生;小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5cm,宽0.5~1.5cm,两边均生疏柔毛;叶柄长,托叶与叶柄连合。花无梗,1~2朵腋生;花萼筒状;花冠蝶形,白色,后渐变淡黄色,基部微带紫色;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荚果细长,扁圆筒状,略弯曲,长6~11cm,宽0.5cm,具网脉及柔毛,先端有长喙。种子10~20粒,棕色,有香气。花期4~6月,果期7~8月。

性状

种子略呈斜方形,长3~5mm,宽2~3mm,厚约2mm。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微有灰色短毛,两侧各有一深斜沟,两沟相接处为种脐。质坚硬。气香,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葫芦巴碱(trigonellinelline)、薯蓣皂甙元葡萄糖甙(diosgenin-B-D-blucoside)、牡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saponaretin)、异荭草素(isoorientin)、牡荆素-7-葡萄糖甙(vitexin-7-glucoside)、葫芦巴甙Ⅰ、∏(vicenin Ⅰ, ∏)。

性味

性温,味苦。

功能主治

温肾,祛寒,止痛。用于肾脏虚冷、小腹冷痛、小肠疝气、寒湿脚气。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葫芦巴

功效作用

功能
温肾助阳,祛寒逐湿,温经止痛。
主治

1、可用治肾阳不足,下元虚冷,小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

2、西医认为可以降血糖、降血脂、抗胃溃疡、抗肿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忌用。
化学成分
含葫芦巴碱、薯蓣皂甙元、葡萄糖甙、牡荆素、异牡荆素、异荭草素、牡荆素-7-葡萄糖甙、葫芦巴甙Ⅰ。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肝损伤抗生育、抗肿瘤等作用。

1、降血糖、血脂作用:胡芦巴水煎液1-18g/kg灌胃给药,降低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肾SOD、CAT活性,降低MDA,减小肾指数、肾小球体积减轻肾病变程度;降低四氧嘧啶致糖尿病模型小鼠空腹血糖,使正常大鼠糖耐量曲线趋于平稳。胡芦巴乙醇提取物0.3-4g/kg灌胃给药,降低葡萄糖致糖尿病模型雄性小鼠、降低四氧嘧啶或STZ致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胡芦巴总皂苷20-160mg/kg灌胃给药,降低肾上腺素诱发高血糖模型小鼠和正常小鼠空腹血糖;降低STZ加高脂诱发糖尿病模型大鼠空腹血糖和动态血糖,升高空腹血清胰岛素;降低高糖高脂饮食致营养性肥胖模型大鼠体质量和附睾周围脂肪沉积,抑制脂肪细胞增生肥大,降低TG、TC、LDLC和HOMA1R水平口。葫芦巴提取物羟基异亮氨酸(4-H1L)5、10、20gmol/L,改善高糖致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小鼠体外前脂肪细胞3T3-11对胰岛素抵抗作用,降低脂肪细胞TNF-α,mRNA表达及TNF-α分泌水平。

2、抗肝损伤作用:胡芦巴混悬液0.5、1、2g/kg灌胃给药,降低CCl或D氨基半乳糖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MDA,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胡芦巴提取物0.5、1mg/kg灌胃给药,降低CCl致慢性肝损伤模型大鼠的血清胆汁酸、MDA,升高GSH Px活性。胡芦巴多糖10、20mg/kg灌胃给药,降低CC1或扑热息痛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ALT。

3、抗生育作用:胡芦巴提取物100mg/d(含0.6%胆固醇皂苷)灌胃给药,减少雄性大鼠精液量,降低精子能动力,减轻睾丸、附睾、前列腺、精囊重量;降低附睾、精囊和前列腺总蛋白质和唾液酸浓度,降低睾丸总蛋白、睾丸糖原、精囊果糖浓度,增加睾丸和血清胆固醇降低血清蛋白、磷脂和TG含量。胡芦巴乙醇提取物1.2g/kg灌胃给药,缩小前列腺增生模型大鼠前列腺体积,降低前列腺重量、前列腺指数(PI)、前列腺腺腔直径和腺上皮高度及前列腺组织中α-SMA表达。

4、抗肿瘤作用:胡芦巴中性多糖酸解或酶解产物40、80、160mg/kg灌胃给药,提高Ss腹水瘤模型小鼠肝、肾等内脏器官SOD活性,减少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生成。

5、其他作用:胡芦巴水煎液15g/kg灌胃给药,使甲基硫氧嘧啶致甲减模型小鼠脑组织M受体恢复至正常水平。胡芦巴总皂苷80、160mg/kg灌胃给药,延长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所致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小鼠的存活时间、凝血时间、断颅后喘息时间。

毒理作用

大鼠皮下注射葫芦巴碱的LD50为5g/kg;番木瓜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小鼠及兔在中毒末期出现轻度惊厥。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胡芦巴配附子: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附子善于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两药伍用,增强温肾助阳,散寒止痛之功。适用于肾脏虚冷,胁胀腹痛等。

2、胡芦巴配覆盆子: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覆盆子善于补肾固精,缩尿止遗。两药伍用,增强补肾固精之功。适用于肾阳亏虚所致滑精、腰酸背痛、阳痿早泄等。

3、胡芦巴配香附: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香附善于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两药伍用,增强散寒理气,调经止痛之功。适用于妇女冲任虚寒,经行腹痛等。

4、胡芦巴配干姜: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干姜善于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两药伍用,增强温中散寒止痛之功。适用于中焦虚寒所致腹痛腹泻等。

5、胡芦巴配巴戟天: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巴戟天善于补肾壮阳,强筋健骨。两药伍用,增强温肾助阳,散寒止痛,强筋健骨之功。适用于肾阳不足之遗精阳痿等。

6、胡芦巴配补骨脂:胡芦巴长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补骨脂善于补肾助阳,温脾止泻。两药伍用,增强补肾助阳,散寒止痛,温脾止泻之功。适用于脾肾阳虚之泄泻、脘腹冷痛、阳痿遗精等。

鉴别用药

1、胡芦巴与盐胡芦巴:二者为胡芦巴的不同炮制品种,由于炮制方法不同,作用亦各有偏重。生胡芦巴长于散寒逐湿,多用于寒湿脚气。盐制胡芦巴可引药入肾,温补肾阳力专,常用于疝气疼痛,肾虚腰痛,阳痿遗精。

2、胡芦巴与吴茱萸:两者皆善于助阳散寒止痛,同治阳虚肝寒之疝气痛,痛经,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然胡芦巴苦温而燥,专入肾经,长于温肾阳,逐寒湿,止疼痛,善治肾阳不足而兼寒湿诸证。而吴茱萸性味辛热,入肝脾胃经,性热燥烈,为温燥疏降之品,兼有疏肝下气作用,善治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及寒凝肝脉之厥阴头痛。

3、胡芦巴与木瓜:两药均可散寒除湿而用于寒湿脚气。但胡芦巴苦温而燥,专入肾经,长于温肾阳、逐寒湿、止疼痛,善治肾阳不足而兼寒湿诸证。木瓜味酸入肝,有舒筋活络,祛湿除痹之功,为治风湿痹痛的要药,尤以湿痹,筋脉挛急者更为适宜。木瓜尚入脾经,能化中焦之湿而醒脾和中,能舒筋活络而缓急,用治呕吐泄泻转筋。

4、胡芦巴与小茴香:两药均辛温,入肝肾二经,均具有散寒止痛之功,适用于寒疝腹痛。不同之处在于胡芦巴善于温肾助阳,祛寒除湿,温经止痛,多用于肾阳不足,寒湿凝滞诸痛。小茴香辛温芳香,长于温肾暖肝,行气止痛,故凡下焦寒凝气滞诸证每多用之。胡芦巴温阳散寒力强,兼能逐寒湿,又治寒湿脚气。小茴香尚入脾胃,能温中理气,调中止呕,芳香开胃,用治脾胃虚寒气滞诸证。

相关药品
强阳保肾丸、参茸黑锡丸、肾宝合剂。
相关方剂
胡芦巴丸(《和剂局方》)、胡芦巴丸(《圣济总录》)、胡芦巴丸(《杨氏家藏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直播葫芦巴一般生长90-110天,待种子成黄棕色或红棕色时,将全株割下,放阴凉处干燥保存,打出种子,除净杂质备用。
炮制方法
盐胡芦巴:取净胡芦巴,加盐水拌润,炒至鼓起,有香气溢出。用时捣碎。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种子略呈斜方形,长3-5mm,宽2-3mm,厚约2mm。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微有灰色短毛,两侧各有一深斜沟,两沟相接处为种脐。质坚硬。气香,味微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胡芦巴属植物胡芦巴。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80cm。主根深达土中80cm,根系发达。茎直立,圆柱形,多分枝,微被柔毛。羽状三出复叶;托叶全缘,膜质,基部与叶柄相连,先端渐尖,被毛;叶柄平展,长6-12mm;小叶长倒卵形、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近等大,长15-40mm,宽4-15mm,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上半部具三角形尖齿,上面无毛,下面疏被柔毛,或秃净,侧脉5-6对,不明显;顶生小叶具较长的小叶柄。花无梗,1-2朵着生叶腋,长13-18mm;萼筒状,长7-8mm,被长柔毛,萼齿披针形,锥尖,与萼等长;花冠黄白色或淡黄色,基部稍呈堇青色,旗瓣长倒卵形,先端深凹,明显地比冀瓣和龙骨瓣长;子房线形,微被柔毛,花柱短,柱头头状,胚珠多数。荚果圆筒状,长7-12cm,径4-5mm,直或稍弯曲,无毛或微被柔毛,先端具细长喙,喙长约2cm(包括子房上部不育部分),背缝增厚,表面有明显的纵长网纹,有种子10-20粒。种子长圆状卵形,长3-5mm,宽2-3mm,棕褐色,表面凹凸不平。花期4-7月,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国、地中海东岸、中东、伊朗高原以及喜马拉雅地区。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在西南、西北各地呈半野生状态。
道地产区
主产安徽、四川、河南。
生长环境
适应性强,抗寒,生长迅速。生于田间、路旁。
生长见习
葫芦巴喜冷凉干旱气候,对土壤、气候的适应性很强。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播种前用二开一凉的温水浸种3-5分钟,捞出晾干,即可播种。撒播、条播均可,以条播为好。种子易萌发,发芽要求15-20℃,温度过高萌发率降低。播后约6-7天即出苗,每亩用种量1.5-2kg。幼苗出土后,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土壤过干,要视墒情适当浇水1-2次,不可过多,以免徒长,苗高6-10cm时,按株距3-6cm定苗,留拐子苗,每穴留壮苗2-3株,同时补苗。定苗后,及时松土除草,植株高25cm时,要及时培土,防止倒伏。
病虫防治

1、白粉病:主要表现在叶正面有白色粉状物,后期可见小黑点。可于种植前清地,烧毁病残株;摘除病叶病株,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800-1000倍液或BD-10生物制剂喷雾。

2、蚜虫:危害茎叶,可用40%乐果乳剂2000倍液喷杀,每7-10天1次,喷1-2次即可。同时注意与豆科植物避免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