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灰毛槐树

白花灰毛槐树,中药材名。本品为豆种植物白花灰毛槐树的根。具有清热,除烦的功效。主治喉痛,烦热不眠。
别名 山豆根
药味
药性
归经 苦,寒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除烦。
主治 治喉痛,烦热不眠。
白花灰毛槐树
  • 白花灰毛槐树
  • 白花灰毛槐树
  • 白花灰毛槐树
  • 白花灰毛槐树
  • 白花灰毛槐树
  • 白花灰毛槐树
  • 白花灰毛槐树
  • 白花灰毛槐树
  • 白花灰毛槐树
白花灰毛槐树
拼音注音
Bái Huā Huī Máo Huái Shù
别名

山豆根

出处

《贵州草药》

来源

为豆种植物白花灰毛槐树。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灌丛中。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原形态

灌木,高50~150厘米,黄绿色;嫩枝被有平贴的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5~19,叶轴及叶背面均有平贴的黄灰色短毛;小叶片椭圆形,近革质;顶叶最大,长1.5~4厘米,宽6~10毫米,先端圆钝,基部楔形。总状花序顶生,具短的总花梗;花梗密生绢状毛,较短于密生绢毛的花萼;花白色。荚果长约7~11厘米。有5~6颗种子。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除烦。治喉痛,烦热不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白花灰毛槐树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除烦。
主治
治喉痛,烦热不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灌木,高50-150cm,黄绿色;嫩枝被有平贴的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5-19,叶轴及叶背面均有平贴的黄灰色短毛;小叶片椭圆形,近革质;顶叶最大,长1.5-4cm,宽6-10mm,先端圆钝,基部楔形。总状花序顶生,具短的总花梗;花梗密生绢状毛,较短于密生绢毛的花萼;花白色。荚果长约7-11cm。有5-6颗种子。
分布区域
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灌丛中。